【周易上经】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四》

【周易上经】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四》

典籍作者:[宋]李杞

著作年代:宋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艮下坤上)-(宋)李杞撰《用易詳解•卷四》

䷎【艮下坤上】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謙,不可有心以為之也。有心以為謙,是有希覬存焉,非謙也。世之論謙者,以為君子有終。其始雖謙,其終必亨;其始雖卑,其終有不可踰。寜屈於一時,以求伸於後日,以是為君子之終,而不知此特以利心窺之也。夫君子之謙,亦出於其性然爾,豈計其後而為之哉?計其後而為之,是僥倖妄意者之為,非君子之所謂謙也。君子之謙,惟知有謙而已,其他皆未嘗過而問也。然而彖言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者,何也?曰:尊而光,卑而不可踰,此論謙之德也,非謂謙有如是之功也。其曰君子有終者,言其久也。謙之道,衆人不能久,而君子能終之也。然則謙也者,是豈可以希覬有心而為之哉?天道下濟,謂九三也。三,乾也,而光明則六二也。二有互體,坎也。三降而下,坤升而上,此一卦之全體,所以為謙也。夫謙者,德之盛者也,而盈則惡之大者也。自天地鬼神以至于人,未有不以謙為善,以盈為惡者。盖自下者人必高之,自益者人必損之,其理然也。故曰: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然則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信乎其不可踰也。昔之聖人盡是道者,惟禹為然。故愚於六爻,皆以禹之事明之。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至高者山也,裒取其高而使之降;至卑者地也,增益其卑而使之升,抑高舉下之義也。君子觀謙之象,稱物之多寡以平其施,故有餘者損之,不足者益之。物之不齊,而吾之所施各稱其物,是豈容心於其間哉!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居下卦之下,而以謙自牧,謙而又謙者也。謙而又謙,物莫不與,雖當險難之世,蔑不濟者,故用涉大川吉。牧如牧羊之牧,視其後者而鞭之,自防之義也。禹不矜不伐,不自滿假,以成治水之功,用涉大川,此之謂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鳴謙者,謙之發於聲音者也。以言語為謙,宜若小矣,然出於中心之所自得,而非假乎外,是以正而吉也。禹之文命敷于四海,而九功被于金石,其所謂鳴謙者乎!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天道下濟,謂九三也。三,一卦之主也,以陽下隂,勞亦甚矣。繫辭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此九三之德也。天下之事惟謙最為難安,惟勞最為難久,而九三之君子至於有終,非安於性之自然,其孰能之哉?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萬民之服亦其宜也。禹手胼足胝,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可謂勞矣,而天下莫與爭能,禹豈有心於服人哉!

六四,无不利,撝謙。

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撝謙者,拱揖指撝,无往而不謙之謂也。惟其无往而不謙,是以无往而不利。然非勉強而能也,不煩繩削而自合乎法則爾,故曰不違則也。禹左準繩,右規矩,聞善言則拜,其撝謙之謂乎!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曰:臣哉鄰哉。鄰即臣也,謂九三也。六五以柔居尊位,自謙其不富,而能用九三勞謙之臣,故以之侵伐不服,无不利者。此帝舜命禹徂征之事也。舜以倦勤遜于禹,是不富以其鄰也。而有苗弗率,乃命禹徂征,此豈非利用侵伐者耶?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上六之鳴謙,與六二之鳴謙,一也。六二鳴謙而中心得者,其鳴也,人皆應之。上六鳴謙而志未得,則人有不服者矣。人有不服,故利用行師,以征邑國。夫當謙之世,而至於用兵,疑若不可者。然以威濟恩,而得夫中道,何不可之有?故曰:可用行師也,其大禹誓師之舉乎?禹受舜之命,會羣后而誓之,此鳴謙者也。而三旬苗民逆命,則禹之志為未得矣。然禹受伯益滿招損、謙獲益之言,班師而歸,舞干羽而苗民格,信乎謙之果足以服人也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