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董真卿撰《周易會通》程子说易綱領

| 易经注解| 2023-04-19 22:26:59| 0

程子易綱領

  聖人之道如河圖洛書其始止於畫上便出義後之人既重卦又繫辭求之未必得其理

入關録

  易中只言反復往來上下

劉絢録

  作易自天地幽明至于昆蟲草木微細无不合

胡氏本拾遺

命之曰易便有理

一本无此七字但云道理皆自然

若安排定則更有甚理天地陰陽之變便如二扇磨升降盈虚剛柔初未嘗停息陽常盈隂常虧故便不齊譬如磨旣行齒都不齊既不齊便生出萬變故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而莊周強要齊物然而物終不齊也堯夫有言泥空終是著齊物到頭爭

呂與叔東見録

  伊川謂堯夫知易數為知天知易理為知天堯夫云還須知易理為知天

上蔡語録

  張閎中以書問易之義本起於數程子荅曰謂義起於數則非也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易因象以知數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必欲窮象之微隱盡數之毫忽乃尋流逐末術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務也管輅郭璞之學是也又曰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見乎辭矣則可由辭以觀象故曰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

張繹録

  尹和靖見伊川問易乾坤二卦斯可矣伊川曰聖人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後世尚不能了乾坤二卦豈能盡也旣坐伊川復曰子以為何人分上事對曰聖人分上事曰若聖人分上事則乾坤二卦亦不須況六十四卦乎

呂堅中記尹和靖語

  看易且要知時凡六爻人人有用聖人自有聖人用賢人自有賢人用衆人自有衆人用學者自有學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楊迪録

  觀易須看時然後觀逐爻之才一爻之間嘗包函數意聖人常取其重者而為之辭亦有易中言之已多取其未嘗言者亦不必重事又有且言其時不及其爻之才皆臨時參考須先看卦乃看得繫辭

呂與叔東見録

  大率上一爻皆是師保之任足以當此一爻也

楊迪録

大抵卦爻始立義既具即聖人别起義以錯綜之如春秋時已前旣已立例到近後來書得全别一般事便書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觀之殊失之也

周行已録

  凡看書各有門庭詩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書論語可以逐句看

羅氏本拾遺

  詩書易如律春秋如斷案詩書易如藥方春秋如治法

春秋録拾遺

  易須是默識心通只窮文義徒費力

真氏讀書記

易學後來曾子子夏煞到上面也

大全集拾遺

  由孟子可以觀易

陳氏本拾遺

  易有百餘家難為徧觀如素未讀不曉文義且須看王弼胡先生荆公三家理會得文義且要熟讀然後却有用心處

楊迪録

  今時人看易皆不識得易是何處只就上穿鑿若念得不熟與就上添一德亦不覺多就上減一德亦不覺少譬如此兀子兀子若減一隻腳不覺是少添一隻脚亦不知是多若識則自添減不得也

馮氏本拾遺

  先儒以六為老陰八為少陰固不是介甫以為進君子而退小人則是聖人旋安排義理也此且定陰陽之數豈便?得義理九六只是取純陰純陽惟六為純隂只取河圖數見之過六則一陽生至八便不是純隂

楊迪録

  自孔子贊易之後更无人會讀易先儒不見於書者有則不可知見於書者皆未盡如王輔嗣韓康伯只以莊老解之是何道理頤於易傳煞曾下工夫如學者見問儘有可商量者則未欲出之也

馮氏本拾遺

  先生嘗?頤於易傳今却已自成書但逐旋修補期以七十其書可出韓退之稱聰明不及於前時道德日?於初心然頤於易傳後來所改者无幾不知如何故且更期之以十年之功看如何

周行已録

  張閎中以書問易傳不傳程子荅曰易傳未傳自量精力未衰尚冀有少進爾然亦不必直待身後覺老耄則傳矣書雖未出學未嘗不傳也第患无受之者爾

張繹録

  易傳成書已久學者莫得傳授或以為請先生曰自量精力未衰尚覬有少進耳其後寢疾始以授尹焞

張繹録

  伊川自涪陵歸易傳已成未嘗示人門弟子請益有及易書者方命小奴取書箧以出身自發之以示門弟子非所請不敢多閲

呂堅中記尹和靖語

  門弟子請問易傳事雖有一字之疑伊川必再三喻之蓋其潛心甚久未嘗容易下一字也

同上

  伊川以易傳示門人曰只?得七分後人更須自體究

謝氏本拾遺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