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7卦-困卦䷮泽水困卦(坎下兑上)-[明]胡广等敕纂《周易传义大全•卷十七》

[明]胡广|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47卦-困卦䷮泽水困卦(坎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47卦-困卦䷮泽水困卦(坎下兑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十七》

周易傳義大全卷十七,明胡廣等撰

傳:困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者,自下而上,自下升上,以力進也。不已必困矣,故升之後受之以困也。困者,憊乏之義。為卦兌上而坎下,水居澤上,則澤中有水也。乃在澤下,枯涸无水之象,為困乏之義。又兌以隂在上,坎以陽居下,與上六在二陽之上,而九二陷於二隂之中,皆隂柔揜於陽剛,所以為困也。君子為小人所揜蔽,窮困之時也。

○叠山謝氏曰:困、井相表裏,困為塞,井為通。困則澤中无水,井則木上有水。困有未濟,井有既濟,困塞而井通,明矣。

【原文】困卦䷮卦辞: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傳:如卦之才,則困而能亨,且得貞正,乃大人處困之道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處困,不唯其道自吉,樂天安命【一作知命,一作安義】。乃不失其吉也。況隨時善處,復有裕乎?有言不信,當困而言,人誰信之?

《本義》:困者,窮而不能自振之義。坎剛為兌柔所揜,九二為二隂所揜,四五為上六所揜,所以為困。坎險兌說,處險而說,是身雖困而道則亨也。二五剛中,又有大人之象。占者處困能亨,則得其正矣。非大人其敦能之,故曰貞。又曰大人者,明不正之小人不能當也。有言不信,又戒以當務晦默,不可尚口,益取困窮。

○朱子曰:困卦難理會,不可曉。易中有數卦如此。繫辭云: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困是個極不好底卦,所以卦辭也做得如此難曉。如蹇、剥、否、睽,皆是不好卦。只是剥卦分明是剥,所以分曉。困卦是個進退不得窮極底卦,所以難曉。其大意亦可見矣。

○雲峰胡氏曰:蹇能止,則知足以避。需不陷,則義无所窮。困之為卦,上下三剛皆掩於柔,窮而无所容,此所以為困也。然剛之困如此,剛之亨自如。處坎之險,不失兌之說,時雖困而道則亨,身雖困而心則亨也。他卦言亨與貞,不貞則不亨,亨由於貞也。此卦言亨與貞,處困能亨,則得其貞,貞由於亨也。曰貞,又曰大人者,困而能亨,是為貞正之大人,非不正之小人所能也。剛柔自乾、坤往來于二與上,而以九居五,未嘗夑也,是之謂貞,是之謂大人,此其所以吉而无咎也。有言不信,又戒處坎之險,不可尚兌之口也。

○進齋徐氏曰:兌口不掩,言象;坎剛中有孚,信象。坎、兌相失,故有言不信。處困之時,當務晦默,尚口多言,人誰信之?困且窮而已,故戒。

○雙湖胡氏曰:以卦體言,坎遇兌而成困,澤自涸于上,坎自流於下,兩不相得。以卦爻言,二為坎主,上為兌主,又居不相應之地,兩不相向,皆困之道。蓋天地之氣,由西而北,則其勢順,故兌下坎上為節;由北而西,則其勢逆,而坎下兌上,斯為困也。亨者,以卦德言,《本義》盡之;以卦才言,則二五剛中故亨,貞主九五一爻言也。大人兼指二五,當困之時,有二五剛健中正之大人以濟之,吉无咎矣。但二體終不相得,故兌言而坎不信,其亦居困之時,而二五各自為謀者乎?看來文王卦辭不過如此。若剛掩之象,已是夫子彖傳自發其意,就彖傳釋之可也。

【原文】困卦䷮彖传:

彖曰:困,剛揜也【揜,本又作掩,於撿反】。

傳:卦所以為困,以剛為柔所掩蔽也。陷於下而掩於上,所以困也。陷亦掩也,剛陽君子而為隂柔小人所掩蔽,君子之道,困窒之時也。

《本義》:以卦體釋卦名。

○于氏弇曰:乾上九降居九二而之險,坤六二上為上六而掩剛,成困之義。

東平劉氏曰:不曰柔掩剛,而曰剛掩者,何也?无所歸咎,故以剛自掩為辭,蓋卦為君子設也。

○縉雲馮氏曰:下卦陽也,陽寡而陷於二隂之中。上卦隂也,陽雖衆而在一隂之下。隂為之主,此陽剛之困,君子窮之象也。

【原文】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說,音悅】。

傳:以卦才言,處困之道也。下險而上說,為處險而能說。雖在困窮艱險【一作險艱】之中。樂天安義,自得其說樂也。時雖困也,處不失義,則其道自亨。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能如是者,其唯君子乎!若時當困而反亨,身雖亨,乃其道之困也。君子、大人,通稱

○朱子曰:困而不失其所亨,這句自說得好。

○誠齋楊氏曰:坎一陽陷二隂之中,兌一隂蔽二陽之上,皆剛揜於柔也。剛揜於柔,君子揜於小人,能不困乎?然困而亨,何也?亨不于其身,于其心;不于其時,于其道也。

趙氏曰:險以說,在險而能說,則無入而不自得矣,其於處困也何有?

○中溪張氏曰:處險而說,如顔子在陋巷而不改其樂,柳下惠阨窮而不憫,夫子厄於陳、畏于匡,孟子毁於臧倉,身彌困而道彌亨,唯君子能之。

廬陵龍氏曰:所字合為句,亨字為句。所,如艮止之所之所。雖在困中,不愧不怍,泰然不失其常,處此之謂亨。能此者,其唯君子乎!

【原文】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傳:困而能貞,大人所以吉也。蓋其以剛中之道也,五與二是也。非剛中,則遇困而失其正矣。

○南軒張氏曰:唯大人能處困。凡人處之,大則失節,小則憂隕,以中不剛耳。

○雲峰胡氏曰:剛之困於柔,猶人之困於疾。使易專論其困而无以通之,是知其疾而不能用藥也。如是,則安用易哉?故彖曰:困,亨。彖傳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彖以大人稱,彖傳曰:其唯君子乎!蓋困而不失其所,亨,即是貞;君子,即是大人。困而亨之君子,其即剛貞之大人乎!吉,无咎,由於貞;貞,由於亨。

【原文】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傳:當困而言,人所不信,欲以口免困,乃所以致窮也。以說處困,故有尚口之戒。

《本義》以卦德、卦體釋卦辭。

○吴園張氏曰:兌為口在上,故曰尚口乃窮。

○西溪李氏曰:當遜言以避禍。

雙湖胡氏曰:夫子於困彖傳,自以剛掩發伏義,卦象、文王卦辭初无是也。以說處險,則剛雖見掩,而不失其所亨,其唯二五剛中之君子乎!又以卦德論之也,貞,大人吉,无咎,而釋之以剛中也之辭。歸重又在九五一爻上,有言不信,而釋之以尚口乃窮也之辭。是說上六雖窮於言,而終不見信於坎,坎、兌相失而成困象矣。

【原文】困卦䷮象传:

【原文】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傳:澤无水,困乏之象也。君子當困窮之時,既盡其防慮之道,而不得免,則命也。當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當然也,則窮塞禍患,不以動其心,行吾義而已。苟不知命,則恐懼於險難,隕穫於窮戹,所守亡矣,安能遂其為善之志乎?

○程子曰:大凡利害禍福,亦須致命。須得致之為言,直如人以力自致之謂也。得之不得,命固已定,君子須知他命方得。不知命,无以為君子。蓋命苟不知,无所不至。故君子於困窮之時,須致命,便遂得志。其得禍得福,皆已自致,只要申其志而已。

《本義》:水下漏則澤上枯,故曰澤无水。致命,猶言授命,言持以與人而不之有也。能如是,則雖困而亨矣。

○朱子曰:困厄有重輕,力量有小大,若能一日十二時點檢自已,念慮動作,須是合宜,仰不愧,俯不怍,如此而不幸填溝壑,喪身殞命,有不暇恤,只得成就一個是處,如此則方寸之間,全是天理,雖遇大困厄,有致命遂志而已,亦不知有人之是非向背,惟其是而已。

○問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曰:澤无水,困,君子道窮之時,但當委致其命,以遂吾之志而已。致命,猶送這命與他,不復為我之有,雖委致其命,而志則自遂,无所囘屈。伊川解作推致其命,雖說得通,然論語中致命字,却是委致之致,事君能致其身,與士見危致命,見危授命,皆是此意。授亦致字之意,言將這命授與之也。

○建安丘氏曰:兌上離下,其卦為革,聖人象之曰澤中有火。兌上坎下,其卦為困,聖人宜象之以澤中有水。而曰澤无水,何哉?曰:澤中不宜有火也,而有火,所以為革之象。澤中宜有水也,而反无水,非困而何哉?若亦言有水,則困之義隐矣。有无二字,聖人蓋有深意存焉。

○中溪張氏曰:澤所以瀦水,今水在澤下,則澤涸而无水,所以為困。君子觀困窮之象,但委命於天,而成吾之志而已。拘羑里以演易,厄陳、蔡而弦歌,此皆善處困者也。致命遂志,猶殺身以成仁也。致命有坎險之象,遂志有兌說之象。

東谷鄭氏曰:在命者不可求,在志者可遂,所謂從吾所好者也。

○雲峰胡氏曰:命在天,志在我。困則委其命於天,困而亨則遂其志於我。

【原文】困卦䷮初六: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臀,徒敦反】。

傳:六以隂柔處於至卑,又居坎險之下,在困不能自濟者也。必得在上剛明之人為援助,則可以濟其困矣。初與四為正應,九四以陽而居隂,為不正失【一作】。剛而不中,又方困於隂揜,是惡能濟人之困?猶株木之下,不能䕃覆於物。株木,无枝葉之木也。四近君之位,在他卦不為无助以居,困而不能庇物,故為株木,臀所以居也。臀困於株木,謂无所庇而不得安其居,居安則非困也。入于幽谷,隂柔之人,非能安其所遇,既不能免於困,則亦迷暗妄動,入於深困。幽谷,深暗之所也。方益入於困,无自出之勢,故至於三歲不覿,終困者也。不覿不遇,其所亨也。

○建安丘氏曰:初六居困體之下,故曰臀。株木乃木之无枝者,指九四也。初本與四相應,四方為上六所揜,猶无枝葉之木,不能庇覆之,故初不安其居,是臀困于株木也。初又處坎之下,是入于幽暗之谷,雖歷三歲之久,而不能上覿乎四之正應也。

《本義》臀,物之底也。困于株木,傷而不能安也。初六以隂柔處困之底,居暗之甚,故其象占如此。

《或問》:臀困於株木,如何?

○朱子曰:在困之下,至困者也。株木不可坐,臀在株木上,其不安可知。又問:伊川將株木作初之正應,不能庇他,說如何?曰:恐說臀字不去。

○中溪張氏曰:人之體,行則趾為下,坐則臀為下。初六困而不行,此坐困之象也。

○臨川吴氏曰:入于幽谷,不能自拔,以出於困也。

○平庵項氏曰:初六在坎下,故為入于幽谷,即坎初爻入于坎窞也。

○雲峰胡氏曰:卦名困,以剛為柔所困也。爻論困義,非特剛困,柔之困亦甚矣。柔之困也,困于株木,困于石,困于葛藟,所困者槎枿之木,纒繞之草,困于石則又甚焉。剛之困,困于飲食,困于金車,困于赤紱,飲食、車服,皆美物也。六爻别而言之,其崇陽抑隂,亦可見矣。

○合沙鄭氏曰:困,坎、兌相重,兌正西,坎正北,兌一隂始得秋氣,而蔓草未殺,故為葛藟之困。六三秋冬之交,蔓草葉脫而刺存,故為蒺藜之困。若初六在坎之下,正大冬之時也。蔓草為霜雪所殺,靡有孑遺,所存者株木而已。三爻皆隂,故繫以草木之象。

【原文】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傳:幽不明也,謂益入昏暗,自陷於深困也,明則不至於陷矣。

○張子曰:處困者正乃无咎,居非得中,故幽不明也。

【原文】困卦䷮九二: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紱音弗,亨讀作享

傳:酒食,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二以剛中之才,而處困之時,君子安其所遇,雖窮戹險難,无所動其心,不恤其為困也。所困者,唯困於所欲耳。君子之所欲者,澤天下之民,濟天下之困也。二未得遂其欲,施其惠,故為困于酒食也。大人君子,懷其道而困於下,必得有道之君,求而用之,然後能施其所藴。二以剛中之德困於下,上有亢五剛中之君,道同德合,必來相求,故云朱紱方來。方來,方且來也。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以行來為義,故以蔽膝言之。利用享祀,享祀,以至誠通神明也。在困之時,利用至誠,如享祀然,其德旣誠【一作】。自能感通於上。自昔賢哲,困於幽遠,而德卒升聞,道卒為用者,唯自守至誠而已。征凶无咎,方困之時,若不至誠安處以俟命,往而求之,則犯難得凶,乃自取也,將誰咎乎?不度時而征,乃不安其所,為困所動也。失剛中之德,自取凶悔,何所怨咎?諸卦二五以隂陽相應而吉,唯小畜與困,乃戹於隂,故同道相求。小畜陽為隂所畜,困陽為隂所掩也。

○朱子曰:朱紱,赤紱。若如伊川說,使書傳中說臣下皆是赤紱則可,詩中却有朱芾斯皇一句,是說方叔,於理又似不甚通。

○白雲郭氏曰:九二剛中之大臣,困而不失其所亨者,君子困於家食之際,無飲食宴樂之奉,其道則不可得而困。九五之君子,方將以同德而來求,則困于酒食,非所憂也。

《本義》:困于酒食,厭飫苦惱之意。酒食,人之所欲,然醉飽過宜,則是反為所困矣。朱紱方來,上應之也。九二有剛中之德,以處困時,雖無凶害,而反困於得其所欲之多,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利以享祀,若征行則非其時,故凶,而於義為无咎也。

《或問》:困于酒食,木義作饜飫於所欲,是如何?

○朱子曰:此是困於好底事。在困之時,有困於好事者,有困於不好事者。此爻是好爻,當困時則是困於好事。如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花鳥好娛戲底物,這時却發人不好底意思,是因好物而困也。酒食饜飫亦如此。

○問朱紱方來,利用享祀。曰:以之事君,則君應之;以之事神,則神應之。

○問:困二五皆利用祭祀,是如何?曰:他得中正,又似取無應而心專一底意思。

○祭祀、享祀,想只說箇祭祀,无那自家活人,却享他人祭之說。

○中溪張氏曰:坎為水,水潤萬物,如飲食之養人。故需五、困二,上下卦有坎體者,亦皆有酒食之象。况九二以剛居中,自有方來之慶,又豈真困于酒食也哉!

○雲峯胡氏曰:困于酒食,醉飽之過,因饜飫而生苦惱者也。視初之困于株木,三之困于石,有間矣。所以初入幽谷,三不見其妻,二則有朱紱方來之慶。特五亦為柔所掩,其來也緩,故曰方來耳。其占利於享祀,而不利於征行。困之時,誠一切至可通神明,不必急於往也。无咎,諸家以為誰咎,則當如節之象曰又誰咎也。今象曰中有慶,則征凶者,行非其時,故凶,而於義无咎也。《本義》精矣。

【原文】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傳:雖困于所欲,未能施惠於人,然守其剛中之德,必能致亨而有福慶也。雖使時未亨通,守其中德,亦君子之道,亨乃有慶也。

《或問》:象云中有慶也,是如何?

○朱子曰:他下面有許多好事。

【原文】困卦䷮六三: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傳:六三以隂柔不中正之質,處險極而用剛,居陽用剛也,不善處困之甚者也。石,堅重難勝之物。蒺藜刺【一无刺字】不可據之物。三以剛險而上進,則二陽在上,力不能勝,堅不可犯,益自困耳。困于石也,以不善之德,居九二剛中之上,其不安猶藉刺據于蒺藜也。進退既皆益困,欲安其所,益不能矣【一作】。宫,其居所安也。妻,所安之主也。知進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則失其所安矣。進退與處皆不可,【一有則字】唯死而已,其凶可知。繫辭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二陽不可犯也,而犯之以取困,是非所困而困也。名辱,其事惡也。三在二上,困為據之,然苟能謙柔以下之,則无害矣。乃用剛險以乘之,則不安而取困,如據蒺藜也。如是死期將至,所安之主可得而【一无字】見乎《本義》。隂柔而不中正,故有此象,而其占則凶。石指四,蒺藜指二,宫謂三,而妻則六也,其義則繫辭備矣。

○朱子曰:六三陽之隂,上六隂之隂,故將六三言之,則上六為妻。

○中溪張氏曰:石之為物,堅確而不納者也。指九四,四與初為應,三雖比四,而四不納之矣。坎為叢棘,乃蒺藜也。六三進則遇乎九四之陽,如石壓其上而无所納,是困于石也。退則乘乎九二之陽,如棘刺其下而失所憑,是據于蒺藜也。六三以隂居陽,而上六以隂居隂,故三以上為妻。然三與上无應,无應而入于其宫,宜不見其匹耦而凶也。

○童溪王氏曰:六三隂也,而居陽,自以為陽也,故求配於上六。然上六宫則是也,而非其妻,故曰入于其宫,不見其妻。

○雲峰胡氏曰:六三本欲揜九二之剛,然九二剛中正,三隂柔不中正,故自取困焉。上六困之極,悔則猶可至於吉,如六三則上困於九四,下據于九二,以不正處二剛之間,失其所安,唯凶而已。

【原文】象曰:據于蒺蔾,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傳:據于蒺藜,謂乘九二之剛。不安,猶藉刺也。不祥者,不善之徵。失其所安者,不善之效。故云不見其妻,不祥也。

【原文】困卦䷮九四: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傳:唯力不足,故困亨。困之道必由援助,當困之時,上下相求,理當然也。四與初為正應,然四以不中正處困,其才不足以濟人之困。初比二,二有剛中之才,足以拯困,則宜為初所從矣。金,剛也。車,載物者也。以二剛在下載已,故謂之金車。四欲從初而阻於二,故其來遲疑而徐徐,是困于金車也。已之所應,疑其少已而之他,將從之則猶豫不敢遽前,豈不可羞吝乎?有終者,事之所歸者正也。初四正應,終必相從也。寒士之妻,弱國之臣,各安其正而已。苟擇勢而從,則惡之大者不容於世矣。二與四皆以陽居隂,而二以剛中之才,所以能濟困也。居隂者尚柔也,得中者不失剛柔之宜也。《本義》:初六,九四之正應。九四處位不當,不能濟物,而初六方困於下,又為九二所隔,故其象如此。然邪不勝正,故其占雖為可吝,而必有終也。金車為九二象,未詳,疑坎有輪象也。

○中溪張氏曰:坎為輿,九二居坎體,而又剛健,故曰金車。初六之來徐徐者,以困于九二之金車也。然四之志則在乎初,始若可吝,久必有終也。

○雲峰胡氏曰:當困之時,不可求以亟通,故二曰方來,五曰乃徐有說,四曰來徐徐,皆緩辭也。初與四應,其來之所以徐徐者,為九二金車所隔也。然隂陽相應,正也。九二隔之,非正也。邪終不得以勝正,故始雖可吝,而必有終也。

潛齋胡氏曰:九四欲來初六之心,即初六欲覿九四之心。其未覿未來者,一時之困耳。時移困解,則欲覿者終於覿,欲來者終於來,故曰有終。

【原文】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傳:四應於【一无字】初而隔於二,志在下求,故徐徐而來。雖居不當位為未善,然其正應相與,故有終也。

○臨川吴氏曰:下謂初,志在於拯初也。不當位,謂居柔,故其行徐。有與,謂與初為正應,行雖徐,終能就初而拯其困也。

【原文】困卦䷮九五: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說音悦

傳:截鼻曰劓,傷于上也。去足為刖,傷於下也。上下皆揜於隂,為其傷害,劓刖之象也。五,君位也。人君之困,由上下無與也。赤紱,臣下之服,取行來之義,故以紱言。人君之困,以天下不來也。天下皆來,則非困也。五雖在困,而有剛中之德,下有九二剛中之賢,道同德合,徐必相應而來,共濟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說也。利用祭祀,祭祀之事,必致其誠敬而後受福。人君在困時,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賢,若祭祀然,致其誠敬【一作至誠】。則能致天下之賢,濟天下之困矣。五與二同德,而云上下无與,何也?曰:隂陽相應者,自然相應也,如夫婦骨肉分定也。五與二皆陽爻,以剛中之德同而相應,相求而後合者,【一无者也】。也,如君臣朋友義合也。方其始困,安有上下之與?有與則非困,故徐合而後有【一无有字】說也。二云享祀,五云祭祀,大意則宜用至誠,乃受福也。祭與祀享,泛言之則可通,分而言之,祭天神,祀地示,亨人鬼。五君位言祭,二在下言亨,各以其所當用也。

○開封耿氏曰:享祀人神,所以祀宗廟;祭祀天子,所以禮百神。

○節齋蔡氏曰:享狹祭廣,君臣之用異也。

○建安丘氏曰:困卦二五,蓋君臣同德以拯困,彖所謂貞大人吉者也。卦於二爻互明其義,故在二言朱紱,五言赤紱;在二言亨祀,而五言祭祀也。

○雲峰胡氏曰:九五,君也,亦言困者,下无應也。然二雖非應而同德,故一時雖困,乃遲久而有說也。二五取象皆相應,二曰朱紱,五曰赤紱,紱所以行也。二五不應,欲遽行得乎?故二方來,五乃徐有說。二曰亨祀,五曰祭祀,亦以二五當困之時,必誠一切,至如祭亨然,則或有可通之理也。二言征凶,五不言者,二在下,不可急征以求上;上之求下,則不可以是例論也。

《本義》:劓刖者,傷於上下。下既傷,則赤紱無所用,而反為困矣。九五當困之時,上為隂揜,下則乘剛,故有此象。然剛中而說體,故能遲久而有說也。占具象中。又利用祭祀,久當獲福。

進齋徐氏曰:二五同德,始雖未應,終則應也。

濳室陳氏曰:凡易言祭祀,處爻多中實,否則中虚。中實則誠信之象,中虚則誠信之理。當困之時,以九居五,百事不利,唯有中實利祭祀耳。凡曰利祭祀,則有亨通獲福之理焉。

【原文】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傳:始為隂揜,无上下之與,方困未得志之時也。徐而有說,以中直之道,得在下之賢,共濟於困也。不曰中正,與二合者,云直乃宜也。直比正意差緩,盡其誠意,如祭祀然,以求天下之賢則能【一无字】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福慶也。

○建安丘氏曰:二言中而五言中直,所以釋彖辭貞字之義。二言有慶,五言受福,所以釋彖辭吉字之義。

【原文】困卦䷮上六: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藟,力軌反。臲,五結反。卼,五骨反】。

傳:物極則反,事極則變,困既極矣,理當變矣。葛藟,纒束之物。臲卼,危動之狀。六處困之極,為困所纒束,而居最高危之地,困于葛藟與臲卼也。動悔,動輒有悔,无所不困也。有悔,咎前之失也,曰自謂也。若能曰如是動皆得悔,當變前之所為有悔也,能悔則往而得吉也。困極而征,則出於困矣,故吉。三以隂在下卦之上而凶,上居一卦之上而无凶,何也?曰:三居剛而處險,困而用剛險,故凶。上以柔居說,唯為困極耳,困極則有變,困之道也。困與屯之上,皆以無應居卦終,屯則泣血漣如,困則有悔,征吉,屯險極而困說體故也。以說順進,可以離乎困也。

《本義》:以隂柔處困極,故有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之象。然物窮則變,故其占曰:若能有悔,則可以征而吉矣。

○縉雲馮氏曰:葛之附木,最出木杪,此上六困于葛藟之象也。

○雙湖胡氏曰:藟,蔓生,上爻柔之象。

○中溪張氏曰:困至上六,困之極矣。處困而窮,動輒得悔,必知有悔艾之心,斯有可出困窮之道,故聖人特以征吉勉之。

李氏椿年曰:自四以上,困之極也。自四以下,處困之極,而思有以通之也。動固悔矣,與其静而无悔,孰若動而有悔,為窮之通,往則吉也。

○雲峰胡氏曰:困窮而通,其上之時乎。然剛困不害其亨,柔困不悔不吉,兩悔字與豫悔遲有悔不同。豫言悔遲,則事必有可悔。此言事雖可悔,而能悔則吉。聖人拳拳欲人悔過如此。

○開封耿氏曰:處困之終,有自通之路。知柔不可牽,捨之可也。剛不可乘,去之可也。

鄭氏剛中曰:困有不可動,九二是也,故征凶。有不可不動,上六是也,故征吉。

趙氏曰:五爻皆不言吉,獨於上六言吉者,要當時而不可欲速也。九二,征凶。九四,來徐徐。九五,乃徐有說。至上六,始有征吉之辭。

【原文】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傳:為困所纒而不能變,未得其道也,是處之未當也。知動則得悔,遂有悔而去之,可出於困,是其行而吉也。

○臨川吴氏曰:未當者,所處未得其當也。吉行者,能行而去之則吉也。

○建安丘氏曰:困,剛揜也。卦以三柔揜三剛為象,然剛為柔揜者吉,而柔揜剛者凶。下卦則以初、三之柔,揜九二之剛,然初言困于株木,三言困于石,二則言困于酒食,而象以為中有慶,是初、三凶而二吉也。上卦以上六之柔,揜四、五之剛,然四言徐有終,五言徐有說,而上則言困于葛藟,而象以為未當,是四、五吉而上凶也。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三剛,爻之謂矣。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八册經部二十二(文渊阁版)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