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丁易东撰《周易象义》全文PDF下载

[南宋]丁易东撰《周易象义》全文PDF下载

分类:易经注解 | 作者:[南宋]丁易东 | 收藏:0 | 评论:0 | 人气:0

点校底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书籍摘要:[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书籍介绍周易象义: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

x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图书目录

书刊介绍

[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书籍介绍

周易象义: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于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冯椅。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㮮《授经图》作《易传》十一卷,焦竑《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余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多已见《大衍索隐》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自述撰述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瞿镛藏有宋刻残本,《四库》本所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象传》注及《系辞上》‘彖也者,言乎其失得’至‘各指其所也’之注,宋本皆全。瞿氏录其文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好事者若刻此书,可据以补入。惟《四库》本《豫》、《随》、《无妄》经注之阙也,瞿氏宋本亦阙,则终无可考焉。”又按,北京图书馆今藏此书元刻本,题《周易象义》十二卷,有清季锡畴校语,可资参考。

此书因易象以明义,故曰“象义”。其取象之例凡十二:本体,即乾天坤地之类;互体,即杂物撰德之旨;卦变,“彖”所谓大往小来、“传”所谓柔来文刚。刚上文柔是也;正应,即“传”所谓刚柔内外之应是也;动爻,阳老即变为阴,阴老则变为阳是也;变卦,即《左传》所载古人占筮之法。乾之□乾之同人是也;优势,乾则伏坤,震则伏巽,“说卦”所谓天地定位、雷风相薄是也;互对,即汉儒之旁通,卦义与伏,而有本体全体之异;反对,损之于益,五二之辞同,央之与□,四三辞同,可以类推者是也;比爻,初比二,二比三是也;原画,阳皆属乾,阴皆属坤是也;纳甲,蛊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是也。取前人之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集传》为宗。但又认为李氏过于拘泥,朱氏过于奇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雍、朱熹,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杰,筮占之说则取朱熹冯椅、蔡渊等等。旁搜博引,颇具特点。此书为宋儒解《易》的最后几部著作之—,故作者能够饱览前人之说,并可综合比证,使其说解时见新意。尤其是说解互对之说,继承并发展了汉儒所倡导的互卦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易卦的应用范围,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书成后。诸家注录多作十卷,唯朱睦□《授经图》做十二卷,焦□《经籍志》作十四卷,乃并其《论例》一卷及《大衍索隐》三卷而为之。传本罕见,并内容仅存全书三分之—。清修《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有关备韵中辑出,仅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遂析作十六卷、并删夫于书内曼见的大衍策数诸图,卷首仍列其《论例》—卷。有《四库全书》本。

[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作者简介

丁易东,生卒年不详,南宋末经学家。字汉臣,号石坛。常德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一作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咸淳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入元屡征不仕,筑石坛精舍,教授生徒以终。生平研治《易》学,论《易》主张义理与象数并重。认为《易》之取象无非本体、互体和伏体三体,体虽有正有变,但皆由三体变化而得,故论述《周易》须综括三体,结合正变,才能探明易象本旨。又认为大衍五十或四十九皆由天地之数合衍而成,遂自然而成偶数或奇数,颇简易明白。著有《道德真经集义》三十一卷,刘惟永、丁易东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所取者,今多散佚,其可珍贵,自不待言。即其存者,亦可藉以校订。《大衍索隐》三卷,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国家图书馆藏有清抄本。《周易上下解残本》四卷,《四库全书》存目著录。 《周易传疏》。《周易象义》十六卷,原书已佚,据《永乐大典》辑佚成,收入《四库全书》中。国家图书馆藏有元刻本十二卷。《丁山长诗》一卷,有清嘉庆三年(1798)南沙席氏刻《元诗选》本。

[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四库提要

周易象義十六卷,宋丁易東撰。易東字漢臣,武陵人,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樞密院編修官。入元不仕,教授鄉里以終。是編因易象以名義,故曰象義。其取義之例凡十有二:曰本體,即乾天坤地之類;曰互體,即雜物撰德之旨;曰卦變,彖所謂大往小來,傳所謂柔來文剛,剛上文柔是也;曰正應,傳所謂剛柔内外之應是也;曰動爻,陽老則變為隂,隂老則變為陽是也;曰變卦,左傳所載古人占筮之法,曰乾之姤、乾之同人是也;曰伏卦,乾則伏坤,震則伏巽,說卦所謂天地定位,雷風相薄是也;曰互對,即漢儒之旁通卦義,與伏通而有本體、全體之異;曰反對,損之與益五二之詞同,夬之與姤四三之辭同,可以類推者是也;曰比爻,初比二、二比三是也;曰原畫,陽皆屬乾,隂皆屬坤是也;曰納甲,蠱之先甲、後甲,巽之先庚、後庚是也。其于前人之舊說,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漢上易傳為宗,而又謂李失之泥,朱傷于巧,故不主一家。如卦變之說,則取邵子、朱子;變卦之說,則取沈該、都潔;筮占之說,則取朱子、蔡淵、馮椅。遠紹旁捜,要歸於變動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當考也。諸家著録,多作十卷,惟朱睦㮮授經圖作易傳十一卷,焦竑經籍志作易傳十四卷。考易東所著,别無易傳之名,盖即此編。朱氏併其論例一卷數之,為十一卷;焦氏又併其大衍索隱三卷數之,遂為十四卷耳。朱彝尊經義考作十卷,註曰存,然世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見。惟散見永樂大典中者,排比其文,僅缺豫、隨、无妄、大壯、暌、蹇、中孚七卦及晉卦之後四爻,餘皆完具,與殘本互相參補,遂還蒨觀。以篇頁頗繁,謹析為一十六卷,以便循覽。原本附有大衍策數諸圖,多已見大衍索隱中,今不復録。其論例一卷,自述撰著之旨頗備,今仍録以弁首焉。

[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点校说明

【书籍别称】:周易象义、易象义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1册•經部15•易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