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序卦传-[清]胡煦撰《周易函書•約註》卷十八

胡煦| 易经注解| 2023-02-19 17:10:34| 0

【周易十翼】序卦传-(清)胡煦撰《周易函書•約註》卷十八

周易函書約註卷十八,禮部侍郎胡煦撰

序卦傳【上篇】。

先儒多以卦畫中隂陽之多少,算前後之序,全无補于易理,今槩不取。易意曰令升言有先天地者矣,今正取始于天地,此黄帝所云太古斷元也。穀梁傳曰人人知天地,可不言乾坤矣。申言天地表人倫,則人道即天道矣。

【煦】按:文王之序,原與羲軒同旨,道藏所云火記六百篇,今失而无傳者是也。孔子之序傳,雖不違羲文之心,然已全說人道,是聖人教人本意,故但就卦畫為解者未當。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郭京作始生】,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郭京作蒙,昧也】。物之穉也。【古或作稚】。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僧一行易纂引孟喜序卦曰:隂陽養萬物,必訟而成之。君臣養萬民,亦必訟而成之】。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郭京作親,比也】。比必有所畜。【徐作蓄】,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幼清曰:韓註有履者禮也四字,今按王弼畧例引此,蓋是後人誤以正文書作註字。

【煦】按:此四字不可不?入】。履而泰。【朱子引晁氏曰:鄭无而泰二字】然後安,故受之以泰。【羽南氏曰:朱子于序卦分三節,有寓旨焉。天地二而一于人也。

【煦】按:朱子于上篇泰者以下分為一節,以備三才,豈知上篇言天道,下篇言人倫,則人道已在其中,故不必分】。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同人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說文引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李大舋噬嗑:嗑者,合也】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李作而後】,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淮南子引云:剝之不可遂盡也】。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李作以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䧟也。䧟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鄭本引鑿度云:乾起于子,隂起于午,天數天分,以陽出離,以隂入坎,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太乙之行,出從中男,入從中女,因隂陽男女之偶為終始也。王昭素謂麗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晁以正古本取之】。

【煦】按:序卦,體也。雜卦,用也。其體渾淪而周匝,流通而无間者也。其用則正位各居,對待而不移者也。太極中本涵兩儀,故序分上下,兩儀之象也。兩儀既肇,萬物用生,何物不在天地中,故不必三分之以象人也。總緣周易所有卦爻,團攏上來,皆不出先天大圓圖。而大圓一圖,當未分時,固周易之太極也。可知周易中所有之卦,悉是先天,必无一卦一爻可以形體拘者。但當領畧,連而不斷,相依无間之妙,此序卦之所由設也。如止向前後次第中,數隂陽卦畫之多少,究于卦義何補,非聖人立卦之旨矣。又當知周易卦爻,俱從分合二字生出道理。合為體而分為用,合而分,分而合,類聚羣分,相得相害之故,俱由此生。蒙引序卦所云流行之易,雜卦所云對待之易也。序卦所云不以相因為序,則以相反為序。相反者,極而變者也。上篇如否泰,下篇如損益之類。相因者,未至于極也。此屯蒙姤萃之類也。其言不可有二例:一言不能,如不可苟合,不可終離之類,以勢之必然者言也。一言不當,如有大不可以盈,不可久居其所之類,以理之當然者言也。所取名義不盡同伏羲,如大畜取聚,井取下義是也。有一名二說者,如泰繼履則取安字義,自受否言則取通字義。如震繼鼎則取長子義,自受艮言則取動義。有一義而二說者,如師自繼訟言則曰爭訟牽連者衆,自受比言則又泛言人民之衆,而取衆之義一也。晉繼大壯則曰進而建立,自受明夷言則曰進而貪位慕禄,而取進之義一也。有不取卦名而取卦象者,乾坤以天地言,咸恒以夫婦言是也。有卦名二字而取一字者,如噬嗑明夷特借嗑字夷字以明其次是也。其釋卦名義有三例,如屯者盈也,蒙者蒙也之類,則申上文之意。如泰者通也,解者緩也之類,則起下文之意。如師者衆也,恒者久也之類,則申上文而起下文之意。來矣鮮曰物不可以終通終否,終盡終過,以理之自然言也,造化也。有大者不可以盈,不養則不可動,以理之當然言也,人事也。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煦】按:序中諸卦俱仍本名,乾坤獨言天地,正以諸卦俱由乾坤而生。然乾坤之理隱而難明,天地之象顯而易見,凡所生之物,无不在天地覆載中,故言天地即言乾坤也。又可知屯蒙以下六十二卦,皆乾坤之萬物也。又以見周易之作,與連山首艮,歸藏首坤者殊也。

萬物即指乾坤所生之諸卦,兼動植而言。盈者,氣充于内,生意之不可遏也。動物不盈,不可以出胞胎;植物不盈,不可以破核實。

蒙昧之時,向來專說動物,謂成形成性,而聰明未發。不知動物有胞胎卵殻,植物亦有膜皮,當其勾萌將啟,仍然戴膜而出,若豆之外膚是也。特盈字自受氣已足時說,蒙字自將生欲生時說。

飲食雖指人說,然水在天上為需,則萬物之滋養潤澤,胥賴之矣。屯、蒙、需諸卦,在周易中俱兼人物言,至于孔子序卦,獨主人說,可知周易之設,皆所以教人者也。潜録曰:上第四節曰穉,下第四節曰壯,示物候也。乾餱以愆,豕酒生禍,故有訟,此窮理勢之必然也。爭起則黨類必衆,衆起只是爭。師卦是兵衆,此不必帶兵字,黨衆則必有親附。

衆比則有畜養之者,田里樹畜是也。程傳物相比附則為聚,聚,畜也。又相比附則志相畜,小畜所以次比也。蒙引謂比吾者與吾為聚,比彼者與比為聚,此主程傳。然畜即聚意,而養意即在畜中,非以畜即為養。

【煦】按:但作聚字解,則與比意犯重,還作養字解為當。然比者身之切近也,畜者志之渾同也,比自人親我言,畜自我及人言。

禮義生于富足,故物畜然後有禮。

人有禮,則各得其分而和,故安。安字兼情與分言。存疑謂泰,寛舒也;安,平安也。必寛舒然後平安,此蓋不以為衍文。

否泰相仍,如環无端,故受之以否。【朱子此下另為一節】。世之方否,與人同力,乃克有濟。且同否者必相依,故人可同好惡。同人而與人无拂,則近悅遠來,而所有者大矣。

所有既大,則驕侈易生,故不可以盈,而謙則持盈之道也。

有大不盈而能謙,則永保其所有之大,而中心和樂,故豫。

人能豫樂,則心孚志契者,有人必有隨之者矣。以喜隨人,則志同謀恊,必有所事。蠱者,飾治振起而有事者也。事因壞而起,故以蠱為事。

可大之業,必由有事而生。臨者,二陽進逼四隂,駸駸乎向于大矣。蓋以上臨下,以尊臨卑,皆大者之事也。物小不足以動人之觀,必大而後可觀。蓋德大而光輝,聳人之視聼;業大而勲庸,新天下之耳目也。可觀而衆心景從,自必相合。

物有所合,无以飾之,直情逕行,苟而相凟矣。賁者,文飾之義也。

【煦】按:獨物不可以為文,凡文之成,皆由相合起也。

賁飾則貴于文,而可以得亨矣。然或太過而極致其飾,則文滅其質,于行必有所不通,故曰亨盡。致飾而亨盡,故不免于剝。致,推極也。

然極則必反,復道存焉。復者,復于道也。

善端既萌,則妄念不生,故次之以无妄。

妄未去則心不虚,而善无由積。既无偽妄,則念念循理,事事循理,然後其德可積,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矣。

【煦】按:小畜之飲食,財之類也。食飽則傷,故止宜于小。大畜之畜,畜德也。畜德則不厭其多,故稱大焉。德既畜聚于已,則可以優游涵泳充養之,以俟其自化。頤者,養之義也。

養所以立體,動所以逹用,大過即動也。有大涵養而後有大抱負,有大抱負而後有大設施。蓋當大過之時,為大過之事,非有養者不能。

天下之事,中焉而已。大可過而不可以終過,恃才過動,則輕躁拂戾而䧟于禍矣。

既䧟于險,非依賴才德之人不能出險,故必有所麗,然後可以扶危拯溺。來矣鮮曰:物不可以終通、終否、終盡、終過,以理之自然言也,造化乃如此也。

序卦傳【下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荀爽傳引易云:禮義備則人知所厝】。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說苑孔子告子路,則此語而不同。蓋自周末引語,嘗引其意而自為詞。南沙遂謂序卦有經師之說,亦膚末矣】。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李本无所字】。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萃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虞无道字】。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李本下有動必二字】。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太極判為兩儀而有天地,氣化形化而有萬物,分隂分陽而有男女,男室女家而有夫婦,是夫婦非自夫婦始也。有夫婦則生育功成而有父子,有父子則尊卑分起而有君臣,有君臣則貴賤等列而有上下,有上下則有拜趨坐立之節,宫室車旗之等。行之必有文,所謂禮也。處之必得宜,所謂義也。禮義有所措施,是夫婦非自夫婦止也。然則夫婦之道大矣,此咸卦所由居下經之首也。

【煦】按:此又從天地說起者,搆精之男女,本由化醇之天地而來,周易首乾坤,職是故也。

夫婦之道,托以終身,故不可以不久。

物而久居其所,則固而不遷,盛滿必溢,崇高必危,故當退遯。然屈伸相倚,盛衰相循,遯極則必大壯。

【煦】按:此理最難解會,若發矢者,引之極滿則發之極遠,引之未滿則雖進而不遠矣。此屈極而伸,以退為進之義也。投壺之矢已入壺中,或反躍而出也。今人以火礶治病,火本外發,及其凑合於膚,乃反翕而受也,皆此義也。

遯而壯,猶是反求之至,則將日進而盛也。壯而晉,則是蓄之極盛,乃可以出而有為矣。

進極必止,理所當然。知進而不知退,必有所傷害。明夷者,明而見傷也。

傷於外而不得安者,必自外而返于家以求安,故受之以家人。

然有孚威如,終吉,正家久遠之道也。不幸家道困窮,則人情不和,必有乖異之事。

夫人情和則相安,乖則戕賊之禍起。蹇者,險難之義也。

然物无終難之理,亂極則治,屯極則亨,故有解散之時。

解緩則怠惰偷安,失時廢事,是損之招也。

損而不已,以至於極,謙降之至,必受其益,循環之理,原是如此。然損而不已四句,通造化人事言,或主學問言。謂懲忿窒慾不已,則進德无疆;遷善改過不已,則體立用行也。

益而不已,以至於盈,當極盛之時,必至越分妄為,出於禮制禁防之外,欲隄防之,不潰決能乎?來矣鮮曰:盛衰損益,如循連環,故曰損益,盛衰之始也。損者盛之始,益者衰之始,此以決字作損字看。

不合則去,合則就之。決去於此,必有所遇;合於彼,故受之以姤。蒙引決裂而去之,勢必有所遇而後止。又或主小人決去君子,必有所遇,說來矣鮮謂決去小人,必遇君子。程子曰:姤,遇也;決,判也。物之決判則有遇合,不決則何遇?

相遇則合志同方而无違,心聚之道也。

物必能聚,積小以高大,然後升而上之。學業治道,立身成家,莫不有然,故聚而上者謂之升。蒙引來氏皆主連茹而進說,人苟升而不已,知進而不知止,其究必為人所困。程子曰自下而上,以力進也,不已必困矣。

【煦】按:周易之卦,止據象以說道理,故兼人與已,義理方備。

前既不得遂其進,則前无所往,勢必退而返下。井,在下之物也。來氏謂井養而不窮,可以舒困,另是一義。立法制以惠下者,井道也。然法久弊生,必更化乃可善治。一曰改邑不改井。井,常道也。常道久則不能无弊,故當革。存疑。井道久則穢濁不可食,故當革。

【煦】按:此一主治道說,一主泛說。

革物之器,去故取新者莫若鼎,謂變腥為熟,變堅為柔,以為飲食也。此主程傳。一曰:革法善治,非操天下之重權,无以致下人之信從。此以長子主器說。鼎,宗廟之重器,廟祭用之,而震為長子,則繼父而主祭者也,故受之以震。

震者動奮之謂,動極則當止矣,所以次艮。

物不可以終止,止極則進,故受之以漸,漸進之義也。循序漸進,深造不已,必將底於聖賢之域,是有所歸也。流之進也歸於海,行之進也必有歸著之地,故受之以歸妹。

既得夫義理之歸,則藴之為盛德,必發之為盛業,自不安於小成,故受之以豐。豐者,盛大之謂。蒙引曰:得其所歸者必大,中道而廢,其能大乎?程子曰:物所聚,歸必成,其大來矣。鮮曰:細流歸於江海,則江海大;萬民歸於帝王,則帝王大;至善歸於聖賢,則聖賢大。存疑謂得人之歸,則大業可集,皆可也。

大可也,大而窮不可也。苟窮其大焉,富貴之極而驕奢生,必至喪其所居之位。旅者,在外而不得所居者也。

【煦】按:窮大而泛涉,則无一定之趨向,自必致失其所居,旅即失其所居者也。

旅途親寡,非巽順无以取容。

人於理不深入,則无會心怡悅之致,唯深造有得,自然喜見於外。來氏曰:人情相拒則怒,相入則悅,入而後悅,故繼之以兌。

理既悅心,然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而散於外矣。存疑人必和說,然後胸中鬰結,由之而散。

離者,離披解散之義,終離則散漫而不止矣。程子曰:人之氣,憂則結聚,悅則舒散。節者,為之制節,使不得過越也。

節道既立,而數度之所制,德行之所議,誠信守之,以為不易之典,故受之以中。孚

【煦】按:信即誠也,若非誠信,必踰節矣,此順而相因者也。凡事有所節制于外,不違其限,則心不外馳,而中之誠信固矣。若兵有節制,則將軍之號令皆誠信于中,固結而不可解也。然只就在中者說,不可說到行上,此聖賢自修最切當處。

凡事當隨時制宜。若自心深信,不加詳審,果決而行,則動越乎中,多與時違,而過不免矣。

天下之事,非小有才者所能濟。有過人之才者,必有過人之事,而事无不濟矣,故受之以既濟。

夫物至於既濟,物之窮矣。然物无終盡之時,盡則復生,天運之所以流行,物理之所以代謝者,此也。故受之以未濟,而易於是乎終焉。易者,變易而不窮也。物不可以終濟者,循環之理,天地人物俱不能違也,故終以未濟。此動靜之所以相生,隂陽之所以交變,而萬事萬化之所以无窮也。

【煦】按:伏羲六十四卦,止有始乾終坤之序,横圖所列是也。連山首艮,歸藏首坤,當另為一序,今不可考矣。周易之序則文王所定,首乾坤而終既未,或以魏伯陽之參同契准連山而作。今考參同仍主文王序卦,或自黄帝所傳修身養性之道便是如此,亦未可知。至元包所序,則全本京房,分天地人鬼四易用以為序,特以坤宫八卦居首,遂謂為凖歸藏耳。其連山以艮居首者,人身之妙用皆由靜出,所謂定靜安慮而後能得也。其歸藏以坤居首者,萬物莫不始於土,終於土,所謂歸根復命,生意由此而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是也。然坤之獲有此生意,非交乾而有得不能,則是萬物之生實由乾始。且坤无為而乾有為,故周易遂首乾坤,此一隂一陽之謂道,實大化大用之所由行也。或以文王所序為行火合符之事,其說詳於火記,今不可考。至孔子之為序傳,則全以盛衰進退之理,通之於物理人情,以發揮時中之道,用以立教而已。其中有隨時之義,不可膠於一定而不通也;其中有大中之道,不可以執守一偏而或過也。故曰不可,不可云者,所以化其執也;曰必有,必有云者,所以究其極也。有相反而致者,循環之理也;有相因而致者,自然之情也。勢有必至,道與時遷,時中之理,其在是乎?韋編三絶,孔子至聖哉!至於文王序卦本義,非必盡如傳中所說,孔子特合前後相因之兩卦,另說道理,无非發明聖道,教學者以格物窮理之法而已。此讀易看象之妙,於此旁通曲會而深領其趣,斯為得之。後人學易,先從序卦入手,知前後兩卦絶不相侔,其理皆可相因而起。彼卦爻中迥然殊異之象,安有不可以會通者乎?是物之格可由此而格,理之窮可由此而窮矣。今處詩書大備、聖學大明之日,顧或置周易於高閣,將以何者為學人本領乎?志聖人之學者,尚其有志於斯。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