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59卦-涣卦䷺风水涣卦(坎下巽上)-[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卷十四》

[宋]郑刚中|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59卦-涣卦䷺风水涣卦(坎下巽上)

【周易下经】第59卦-涣卦䷺风水涣卦(坎下巽上)-(宋)鄭剛中撰《周易窺餘•卷十四》

䷺【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隂陽不通,天地不交,否閉之所由成。否之四陽來居九二,否之二隂升為六四,否閉之所以解。何則?四陽下降而亨于險中,二隂上進而承于九五,此否閉之所以解,渙之所以名。渙者,散也。天下之險難者解而散之,天下之離散者合而聚之,此治渙之道,二、四兩爻之功也。剛來而不窮,彖謂二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彖謂四也。合二體而相成,此渙之所以亨也。險難既散,人君安集天下之道,莫先于假有廟。何以言之?聖人以剛明之資,振起于艱難之中,遠邇上下皆有所託,此非昭受上帝祖功而宗德,其何以致?故先王不敢以濟難之功居諸已,必先享帝立廟,示天下以知所報也。此渙亨之後,即曰王假有廟也。它卦二、五為君臣之爻,在渙則四、五者,君臣相與有為之爻,九二則為之主,先後治渙之象也。何以知其然?

彖曰: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說者謂九在五之象,然萃之假有廟,亦九在五,而不言王在中,何哉?萃言物之聚,聚物者宜致孝享,義惟取此,非若渙當險難之時,王尤天下之所繋,故不得不極言其居中得位之象。盖内卦坎也,剛自四來,居二隂之間,是聖人為天下挺身救世,先嘗居險難之中矣。迨今憂患既平,離散已合,巍然履尊正位,而一世歸往,常若四體之有心,由是知王乃在中,不專為九五,亦兼明九二剛來之說也。五、四、三、初、七,廟之象,二則王假有廟,在中之象也。

荀爽曰:陽來居二,在坤之中,為廟居五,上享天帝,下立宗廟也。

虞氏曰:巽為木,坎為水,故乘木有功。假,至也,讀如格,獨梁武音假,荀爽訓大。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彖謂巽為木者,取舟楫濟難之義。象謂巽為風者,取險難渙散之義也。享帝立廟,于時為先務,所謂不敢以濟難之功居諸,已示天下以知所報者也。五、四、三、初,宗廟之象。上九,帝之象。虞氏謂震為帝,艮為廟,四之二變坤,大牲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治渙者必于其蚤,然而初无應也,故承陽而資其力。二以陽剛在上,亦旡應也,故受初之託,援以俱行,此之謂拯馬。謂二陽為馬,可以載初之四也。以初託二,以二拯初,豈逆理哉?各順其情而已。盖坎之性不安于下,順也。

虞翻曰:坎為馬,初失正動體,大壯得位,故拯馬壯吉,悔亡之矣。承二,故順也。集傳曰:五爻皆言渙,初獨不言。

易傳曰:離散之勢,辨之宜早。方渙而拯之,不至于渙也。

九二,渙奔其机,悔亡。

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先儒謂五為机,集傳謂四為机。机者,下憑之物。四五皆在上,二不應,憑之為机也。机謂初也。易傳曰:二陽同,則成濟渙之功矣。盖謂二若與五應,則止于悔亡而已。惟二身在坎中,外无其應,姑即近而奔其所安,亦足以相資有為也。机可以下憑,而坎之性以下為安,其為奔初何疑?以陽得隂,以水就下,得其所願矣。鼎祚易謂坎為棘,為矯揉,震為足,揉木有足,艮肱據之,憑机之象。大抵六爻中有象,則卦通取之,不必專在此爻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身通則信,止則屈。艮之六四艮其身,謂止而僅足以善其身也,故象曰止諸躬。渙之六三亦在艮體,然漸能出坎矣,故曰渙其躬。雖然,六三隂柔无能為,又所處不正,身雖出坎,猶止而未通,其能拯物之渙乎?惟外有應而志趨之,可以无悔而已,與艮之僅足以善其身者相類也。集傳謂坤為身,三上相易,析坤成巽,離目下視,鞠躬之象。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六四得位,居正承五,盖君臣合德以濟難者。六四經營之初,拔茅引類,共致其力,不免有君子之羣。難既濟矣,險已遠矣,而吾寵位且極,此中孚月幾望、馬匹亡之時,渙其羣,誠不可後三隂羣也。四自否之六二來,固已離其羣侣,故能獨立于大功之地,一心承上,茲其所以元吉而光大也。夫人臣所為如是,則其所建立必高大而不可掩,渙有丘是也。元吉光大,言其見於德者;渙有丘,言其立為事者。雖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亂,思艱圖易,理當如是,又況出坎未遠之時,念慮不可一日平也,故繼之以匪夷所思。夷,易也。虞翻曰:位半艮山,故稱丘也。夷謂震,四應在初,三變坎為思,故匪夷所思也。光大為三,已變成離,故四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險艱既平,必有新人耳目,鼓動天下之政,使人咸曰大哉王言,然後下知服從,故九五貴于有大號。雖然,號于民而朝令夕改,則人心危疑。渙者將復險,必也一出不反,沛然浹于人之肌膚,則君之道為盡善,故曰渙汗其大號。王之以正位居中,動无過咎者,在是也。九家《易》曰:否卦乾首,下處二成坎,水汗之象。陽稱大,故大號。

集傳曰:降者成坎,坎水浹于上下,汗出之象。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上九句讀義,當依集傳。從先儒說,謂渙五爻不應,惟上九應六三,三近險見傷,上九下應之,三上相易,上復成坎,是上與三俱傷,故曰渙其血。上九能去六三遠,出乎險之外則遠害,故曰去逖出,无咎。逖,遠也,去而遠之也。本或作惕出,讀象則知其非惕矣,與小畜六四文類而意異。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