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清]胡煦撰《周易函書•别集•卷十二》

胡煦| 易经注解| 2023-02-20 15:33:36| 0

朱子

朱子有希聖希賢之心,有博文約禮之學,後人但護惜其名,而不是正其道理,恐非朱子之所樂。

朱子之解,惟虚靈不昩四字極妙,惟無窮盡,無方體六字極確。其他性道之說,不能不間有出入。

問:心本是箇動物,不審未發之前,全是寂然静,還是静中有動意?

朱子曰:不是静中有動意。周子謂:静無而動有。不是無,以其未形而謂之無;非因動而後有,以其可見而謂之有耳。方其静時,動之理只在。伊川謂:當中時,耳無聞,目無見,但見聞之理在,始得。及動時,又只是這静底耳。此解最粹。

敢於背孔而不敢背朱,皆見其宫墻而未見其富美者也。

紫陽,孔子之功臣也。學紫陽而忘孔、孟,是習其流而未竟其源,樂其外華而未察其内美者也。

朱子之學,以學為學;後儒之學,以講為學。子曰: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朱子生平得力,易不如詩,詩不如四子書。

朱子集於羣儒既倡之日,周子開於一儒未起之先,則周子之時勢較朱子為難。

有借朱子而指摘陽明者。聖人之門,貴行不貴言。使朱子而居陽明之時,不識能逮陽明之事功否?

朱子之學亦極博矣,而其粹精盡在四書,蓋生平之功力獨萃於此故也。第於中庸以道字解為路字,率字看作行字,中和位育必欲分别到底,不識於一貫之旨有合否耶?自來論先儒者,皆樂道其長而不欲斥其短,第吾儒傳授聖學,但當以聖人為師,衷諸聖言而止,背聖而宗儒,豈學者之自命乎?且但取其長而不察其短,不唯非擇欲其精之旨,但恐流為道諛之亞耳,政恐先聖先賢未必樂有諛我者也。以取功名,宗一家言可也;以明聖學,則是非斷不可以無辨。

漢、唐以來,擔當聖學無如朱子。後儒不唯無學朱子者,并識朱子者亦鮮。

陽明詆朱子為楊、墨,甚矣!夫朱子固兢兢乎學孔、孟、曾、思之正學,欲以傳聖人之道,以垂教萬世者也。第於四子書中所釋,有與四子之旨微有不合者,【煦】於四子書中已詳辨之矣。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