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仁(1)-[清]胡煦撰《周易函書•别集•卷十六》

胡煦| 易经注解| 2023-02-20 17:12:29| 0

(清)胡煦撰《周易函書•别集•卷十六》篝燈約旨

周易函書别集卷十六禮部侍郎胡煦:撰

篝燈約旨。

體仁

聖人之學,性,體也;道,用也。具於一心之中,含太和之天,逹子諒之用,則仁也。故莫精微如性,莫廣大如道,莫切近該括如仁。故論語詳於言仁,子思之發皆中節,孟子之性善,皆仁也。仁也者,太和之充也。

朱子曰:心之德,愛之理是也。然此二語,止如曾子之忠恕,而仍未竟其量也。禮運不云乎: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聖人之經綸參贊,充塞於天地之間,天人合一而不分者,無踰此太和。太和者,天地之生氣也。

前此未有以仁教者也。仁之教始於孔子,是義理之最精,日用之最切,明體逹用之妙,盡在於此。其理則合天人,統聖凡,兼精粗,該動静,而無所不貫。故淺言之而仁在,深言之而仁在。觀孔子之教,門人皆因其淺深而語之,概可知矣。其在天也,則為一元之生氣;賦之於物,則為保合之太和;具之於性,則為長人之善;發之於情,則為慈祥,為不忍;逹之於事物,充之於天壤,則為成周之太和;傳之於聖門,則為一貫之道。其理最精,其義最密。大哉仁乎!孰窮其原?孰致其功?孰擴其用乎?

乾以一元統天,而資萬物之始;人以仁心立本,而逹天下之道。合天人,貫内外,均此生氣耳。故論語全部,唯仁字最精而極深也。

生氣者,天之所以為天,人之所由以生,聖人所恃以參贊位育者也。其藴之於人,則為人心。孟子曰仁,人心也,指此生氣言也。性即仁也,性字心旁加生,謂心之所由以生也,又心中之生氣也。得天地之生氣而有其心,以吾心之生氣而發諸用,參贊位育皆由此起,故孟子以為人心。邵子曰人從心上起經綸,此之義也。生氣在天為元,其亨而為利為貞,皆此氣之分合聚散、升降闔闢而已。無餘亦無欠,無益亦無損,其生長則此氣之舒,其收藏則此氣之歛也。其在人也,得天地之生氣以有其性,未發則含之於中,活潑潑地,是生氣之藴也,所以謂為保合太和。發而為和,則充塞天地,而遏之不可,枉之不可,皆此生氣之逹也。孔子以為仁,又以為人之生也直;子思以為天命之謂性,又以為發而中節;孟子以為浩然之氣,又以為性善,皆是物也。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此生氣也。合而言之謂之道,是探本窮原,内外一如,顯微無間,天人合一之妙也。此即孟子之一貫,後儒千百言而不能了者。求如孟子之精鑿,能乎?聖人之學,淺而言之,是為忠恕;精而求之,是為仁;主之於中,是為誠;逹諸天下,是為道。至合天人而一之,窮其本原,究其作用,總不越此生氣而已。

仁,人心也。若說心中具有此仁,則將仁與心分作兩字。孔子文言固曰君子體仁,體仁者,仁為之主也,所由謂仁為長善。然非深明性善之旨,未易解此。

世之以刻薄居心,以苛刻成行者,多不利於其後,是自戕其生氣者也。

夫子之教在仁,夫子之道在忠恕,合天人體用而一之,止一生氣而已。刻薄成行者,内殘其仁,外殘其物,生氣先自滅絶,則後此之生機斬矣。凡人之刻薄居心者,非急於趨名以攬權要,則急於趨利以圖厚實。苟無名利之心,則物與我相與於太和之域,奚所取而為?是諸儒着工夫,節節次次都向仁字留神,如不打自己心上體貼一遍,便不知仁字著落。

孟子言集義,言擴充,皆是教人有行。天下儘有天資純粹,生平并無惡行可指,而卒不得以纎毫之善命之者,未之有行也。故聘義曰:有行之謂有義,有義之謂勇敢。而周子亦曰: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

陽明曰:仁者,造化生生不息之理。

又曰: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發端;抽芽然後發榦,發榦然後生枝,然後生生不息。若無芽,何以有榦有枝葉?能抽芽,必是裏面有根在。此即予生氣之說。論語一書,專說一箇仁字,便是聖人獨闢見解。陽明體會若此,而後人猶薄之,皆恣其口說,不曾打自己心上體會一過者也。

恕非仁也,謂恕為仁,謂人己之交通而無間耳。要其中有勃勃欲發不能自禁者存,非其具有生氣,曷由能爾?特其量所及有限,不似仁字包含遍覆,故但稱恕而不稱仁。

私也,邪也,妄也,非性之有也。始於聞見,成於意必固我,故以為私。不由率性而出,俾岐途異路者得而干之,故以為邪。昩所性之真,失本天之故,故以為妄。凡皆外面之攙和,由耳目聞見而入,因心思意想而成,非保合之太和也。故孟子謂性為善,而孔子之教顔子則曰勿視勿聽,子思亦曰戒懼慎獨也。

忠恕止人己之推行,性真之流通耳。然而裁成輔相,絶大經濟,悉可由此而推,是勉強之仁也。故曾子以喻夫子之道。

易曰:保合太和。是天心之既發者也。子思曰: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是即賦性之始,太和之所保合,因以發出者也。和氣在天為生氣,造化舍是則無以育物;和氣在人為仁心,聖人舍是則無以為道。

生氣在人,如海水然,任人之取携,随地随時而用之,而卒不欠缺,故以為生氣。

生氣之發,可以推而及人,可以推而及物,可使充塞天地,而參贊位育,醸為太和,故以為生氣也。生氣者,勃勃欲發,日易月新,而不可阻遏者也。使其中稍有滯礙,稍有停息,則其氣塞,而不可謂之生。

乾元裕此生氣,故不禁於資,且不窮於資。人心具此生氣,故不禁於發,且不窮於發。植物之芽而蘖,榦而枝,花而實,實而復芽蘖也,此生氣也。動物之以形育形,以靈育靈,而前後相因,流衍而不窮者,此生氣也。在天為元,在人物則為太和,涵之於性中則為仁。

唯人心具此生氣,故發之遂為成周之太和;唯萬物悉具此生氣,故位育皆太和之充溢。

人心無生氣,則發且不能,而况於中節?天地無生氣,則太和無具,而况於化育不窮?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