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卦-随卦䷐泽雷随卦(震下兑上)-[清]黄宗炎撰《周易象辞•卷六》

[清]黄宗炎| 易经注解| | 0

䷐【雷下澤上】随

天下艱苦之事當前,則必退避;說樂之事至,未有不歡欣鼓舞而隨之者矣。豫之有隨,所必然也。其隨伊何?時而已矣。時者,適逢其會之謂。未至不能先,既往不能追,因時之道,酌量損益,合乎幾宜,無假于布置,所用皆中,乃時中之妙也。大傳曰:隨,無故也。言天下本無事,不待于造作,因其已然,而相安于無事,斯可矣。不自主于内,而順從于外;不創始于前,而從人之後;不立異以更端,而因循以仍舊。以修身,則無意必固我;以治人,則無驚世駭俗。然而苟且怠惰之習,亦自此而養成。故在聖人為舍已從人之大用,在庸人為偷安畏難之壞俗。聖人藏動于說,所隨者公天下也;庸人因說而動,所隨者便一身也。其卦澤在上,雷在下,陽氣潛伏,滅跡于廣漠之野,靜而雷澤與之俱靜,兩相隨以靜也。及乎雷之將動,大川巨浸,蒸為濕潤之氣,而澤先見乎上,動而雷澤與之俱動,兩相隨以動也。卦之六爻,俱以近相隨,以隂隨陽。隨同類之上者,初在二之下,初當隨二,乃出二之門,以交於四。二與五應,本當隨五,乃舍遠就近,而係于初。三近四,則係四。四隨五,四五為時之君相,所謂天下隨時者也。故三有得,四有獲,五受天下之隨,會合于一堂,故為嘉。四五君臣同德,君不可言隨,臣特著交孚之義,見君亦非可自專者也。上係于五,窮而來隨,其微子、箕子之象與?隨者,似有物馬以為之唱率,而我往隨之之義。似物者,何時也?時者,日月寒暑所推代而成者也。唐、虞、夏、商因之以出,莫為莫致,不得不歸之天。天不可測,測之以四德,知四德則知天時,知天時則安往而不得其隨?釋氏之無心任運,有似乎此。但其任運付諸六根,所謂元亨利貞者,俱棄而不講。故違天逆時者,庸愚之妄作妄為者也;聽天任時者,庸愚之無才無德者也。不察天時,既無違逆,亦無聽任者,異學也。若夫羲、文、周、孔之道,則知天時中,參贊位育,隨天時也。而裁成輔相之權,必操於我,不可謂之聽任。知不可而為,獨立不懼,亦隨天時也。而進禮退義,從吾所好,不可謂之違逆。隨也者,聖之時者也。隨,從也,從辵,從隋。隨,裂肉也。古者殺牲以供祭,

祀賓客,俱有敬謹之意行乎其間,解割俱循其理,不使奏刀違逆,割肉或不方正。觀莊生之披郤導款,目無全牛,與賈生之排擊剥割,皆中理解,俱極其形容,以喻修齊治平之道,則裂肉固一要技也。人之行止舉動,得其所宜,一事一物,自有脉絡,無煩造作,隨之而已。隨即時中、用中也。

隨:元亨利貞,无咎。

隨者,無所適莫,因天下自然之理勢,行其無事,妙合幾宜者也。得其道則用中于民,取諸人以為善,無可無不可是也;失其道則滔滔皆是,和光同塵,毋為福先,毋為禍始是也。堯、舜不能不傳賢,禹不能不傳子,湯、武不能不革命,皆時也,隨之可也,逆之不可也。元、亨、利、貞,本乾之四德,具在日用事物之間,我能隨時,則四德皆為我有,隨即乾也,尚何咎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剛亢於上,柔安於下,則違背而不隨。卦之所以為隨者,以長男之剛來下于少女之柔,以初九之剛來下于六二之柔,以四五之剛來下于上六之柔。震動而兑說,剛動而柔說,則隂皆隨陽矣,故謂之隨。隨則無有勉強造作。大亨貞者天道,无咎者人事。天道人事得其所隨,故無不善。天下唯有隨時而已矣。時者,無過不及、不先不後之謂。隨時者,適當其幾宜之謂。治道之汙隆,古今之升降,人物之不齊,莫可殫述。因之而千變萬化以施其經綸,因之而事半功倍以成其德業。韶樂夏時,殷輅周冕,議禮制度,考文徵杞,宋從今用,不過隨時之義也,故曰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震為雷,東方之卦,二月雷始?聲,歷巽、離、坤而至於兑,與之對待。兑為澤,西方之卦,八月雷始收聲,雷遇澤而不動,為澤中有雷之象。時?時收,隨乎時也,故名為隨。君子觀乎東西之義,知日出暘谷而當作,日入昧谷而當止。觀乎潛藏之道,知養動必以靜,應感必以寂,隨時淵默,不以察察勞其神明。時嚮晦冥,入于宴安之所而棲息,伏其至剛至動,以厚其力、足其氣也。息者,鼻氣而通于心者也。庸人之氣,麤浮躁妄,見可說于外,即動于内而隨之。君子有靜養之功,外無可說,内不可動,其為息也,親之若無。莊生云至人之息以踵,正得此意。大澤之中,蛟龍之所棲息,雷以時?,蛟龍隨以飛騰,藏器待時,亦猶是也。

向北出牖也。從宀從口,指屋内小囱之形,囱通。

明為人所親附,故借為向背之向。凡有向則有背,故經時亦借為向。俗以其混也,復諧鄉聲,加作嚮,義無所取,宜削。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耳目口鼻,人身之官也。耳交於聲,目交於色,口交於味,鼻交於臭,皆為物引而欲隨之,隨之則變矣。耳目口鼻皆聽命於心,心之官則思,思則不聽淫聲,不視艶色。思則簞豆萬鍾,非義不受;思則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官之有渝變,皆歸之於正則吉。如是,則心有所主,不見外物而遷,出門而交于天下,始能隨時而不喪失其本心,可以有功矣。不然,趨時乘幾,惟功利之隨,而輕忽夫禮義,亦為不善變矣,所以致謹于隨初也。聖人懼天下之五官蔽于物,以心為君主,使之去邪而從正,心正而五官皆正,一正君而國定矣。釋氏懼天下之六根染于塵,以謂心本自無隨,六根之自起自滅而不動念,念不動而根塵俱空,身外無餘,而惟我獨貴矣。此聖人與釋氏之鐵門限也。

官,臣事君也。從宀,有居守也。從?【堆】,有所委積。

也。如府藏財,庫藏器,倉廪藏五穀之類,借為凡職司之用。人身内有十二官,外有五官。莊生云:官欲止而神欲行。

功從力從,工盡于外者為力,盡于内者為工竭。

其智勇,何事不成?何功不就?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耳目之官有以變之,惟恐其隨物而不正,變而從正則為吉。以是而出門以交天下,至于成功,依然赤子之良知,不放失其本心也。夫隨則變我而從彼,易流於不正;隨時則趨事而赴功,惟恐喪失其本心。君子當謹之始,故聖人於隨初著之。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二之正應在五,所當係者,在隨之時。以柔居柔,與初同體,初陽欲動,即附之依之,不能自主,是係在下之小子,而失在上之丈夫也。隨以隨時為義,舍遠就近,亦隨時者所不廢,故不著吉凶悔吝之辭。然而見小欲速之戒,已顯然可見矣。隨貴隨時,所謂隨時者,非目前之榮辱得喪也。衆人所共趨之路,風行草偃,乃小人之隨君子,豈君子之隨時哉?惟衆人方昬昬昧昧,莫窺其朕兆,而君子已判然於胸中。今日之小子,未必不為將來之大人;今日之丈夫,未必不為將來之僕妾。其係其失,實得喪榮辱之樞機,可不慎所隨乎?

係,絜束也。從人從系,系以糸。繫物一者,指所繫。

之物有自上垂下之義,加人似贅,與繫通用。繫專指縛車而言,實不相遠。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所近在小子,而親愛獨鍾,則有所從違,弗能兼而與之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三雖在下卦,實與四比,又為雷體,勢必上進。進則先不開于我,而我無意于其間,則隨者愈衆,而功易成。四不居功,天下莫不明其功也。乘勢待時,其成功必易。初出門交四而有功,三係四而求得,樂與天下成功名,功無不歸之。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三將離下而上以隨四,志不安于卑近,從上之志專,寧舍下而不惜。二、三皆隂爻,以在上之陽爻為夫,在下之陽爻為子。二有正應,指五為夫;三無正應,指四為夫。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位,當離下陟上,凡天下之隨時者,無不往來於此。初交已而有功,三係已而求得,二雖係初,初又率之而隨已,已則隨五,兩孚固結,隨時之宜,莫善於此。上下左右,皆得其志,隨有獲之象也。雖非詭遇羍獲,而權勢過盛,故正亦不免於凶。其真誠孚信,著于道路,彼自此往來以相隨者,無不明之,究亦何所咎乎?三、四為上下之介,隨時者所必趨之道路,故有得有獲。三以隨得其人,權尚在人,求然後得,惟恐不正,正則盡善矣。四以身受人之隨,其權侔主,不必求而自有獲,雖出於正,而有從無違,有順無逆,非君子所樂居也。惟以身為道路,使天下昭彰顯易,而出入於此,悉皆往隨于五,與我無與,乃為人臣受隨之時宜。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隨有獲,其事可云美矣,其義則凶也,聽天下之隨隨矣。

九五,孚于嘉,吉。

以賢君首出,受遠近之隨,天下雖廣,俱登陟于一堂,如燕享會合,上下之情通,賓主之禮備,誠信綢繆,和說無阻,孚于嘉之象也。嘉會合禮以孚主之,非僅儀文之盛美矣。主隨若此,孰不歸心?故吉也。人君見天下歸已,視天下人才咸欲附我而成功名,愚者驕恣而忘恭敬,智者以名位籠絡賢士,均非盛德也。必恭敬如見大賓,誠篤如對家人父子,始可謂之孚嘉。孟子所云:食而弗愛,非孚也;愛而弗敬,非嘉也。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有其位者,人必隨之。孚嘉而受天下之隨,唯居天位而具正中之德者能之。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隂柔之性,多所沾滯,故二、三、上俱言係,係則于隨時之義遠矣。居卦之極,隨無所往,不得不退而向後以隨之。拘,束也,言束身而係之五也。五為隨主,因我之拘係彼,即從而維繫之。乃,彼也,猶漢書稱乃公乃翁,詩云乃祖乃父,同謂交相固結之象。于斯時也,王者之德澤,不特說于人心,而抑且鑒格於鬼神。用是亨于西山,是天受之也。民隨天受,雖欲不王不可得。遇于四,是係四之丈夫,而失初同體之小子也。其隨如此,可謂去取合宜,殆將有求而必得者矣。但人以求得為隨,則凡可以有得者,豈不辨禮義而從之耶?故善隨時者,不以利為利,以居正為利也。

西山,周地。兑,西方之卦也。亨,西山即柴,望秩山川也。周之盛德,於斯可見。天受不可見,徵諸神享。神享亦不可見,徵諸民歸。民歸者,隨也。二老西顧,其子焉往?即商之宗臣,亦不能違時矣。奈之何不欲民隨,而且毆之也?係者,隨相反。衆人所以不能隨時者,俱因有係戀之私,敗其幾,愚其知也。君子洗心退藏,本無適莫,故能隨時。陽性輕清而圓轉,初四出門在道,非鄉曲之見。五孚嘉會合羣情,非一人一己之事,曾何係哉?隂性重濁而執滯,然二三之位,途路尚廣,歲月尚富,或可通方遷變于將來。至於上,則日薄西山,徒悔往者之失,不特為係,且為拘為維,堅固而不可移。所謂隨時者安在?但上窮而已。苟不達於理,無媿於心,鬼神亦鑒其誠,豈滔滔皆是者所可髣髴乎?拘,從手從句,有拘束之義。維,車蓋維也,從

糸從隹,隹飛往上,而糸牽之在下。車蓋在上,繫之者在下,其義相似。此爻自係于五為拘,五復來係上為維。拘維二義,其不可移易如此。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隂窮于上,勢不能不拘身而下係耳,此所謂隨時之義也。

山與澤之二象,咸屬乎地。山乃地之隆起者,澤乃地之卑下者。卑下之處,衆水所歸,故以澤名之。大約雷伏地中,不過如山之出地,其深止矣;雷出地上,亦不過如山之高,其力盡矣。澤既卑下,原與蟄雷相近,有相親之義。其出澤也,澤與之俱升,旋降而為雨,如女之從男,故雷澤為歸妹。其在澤中也,雷與澤休息安養,如臣民之從君,朋友之相從,故澤雷為隨。天下同體相從,天作合者,唯父子兄弟異體相從;人作合者,君臣夫婦朋友。雷陽澤隂,長男少女,皆異體相從者也。說以動,男女相說而後從,以從為動也。動而說,君臣朋友先動以相從,而後得君信友以為說也。歸妹以說為主,女從男之道然也;隨以動為主,臣從君、下從上之道然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