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清]黄宗炎撰《周易象辞•卷七》

[清]黄宗炎| 易经注解| | 0

䷓【地下風上】观

凡臨民者,天下必仰而觀之,詩曰民具爾瞻是也。其一言一動,不瞬息而馳千里,惡可以不慎哉?卦反臨而成象,五上两陽,魏魏居上,其下四隂,俯伏以仰視,正所謂聖人作而萬物覩也。其獨斷獨行,莫之敢抗,雖不如比之无偶,而崇高厚重,實惟觀為更大。故曰:物大然後可觀。指二剛合為一體,鎮庶物而首出,如覆幬層疊,莫能窺其涯涘,所以大也。君子既為天下所觀,而我之觀天下者,當極其詳審,憑高望遠,无微不燭。然察察之明,其視人也昭昭,其自視也昬昬,能見淵魚而不能見眉?。故觀之為道,必兩相觀而後相感,相感而後相格。君民人已皆有至誠充溢于其中,所以能通彼此之隔,合物我之情,可相與以有成者也。佛老二氏俱有觀學,幻无為有,超有入无,至靈極變,无踰于此。以之對越鬼神,則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况于凡有血氣者乎?其卦合風地而成體,風以積隂之氣錮束于陽,及將解散也,緩之則為吹嘘,急之則為播蕩,而鼔動于地上。凡地上成形之物,无不受其披拂而順從之。四時推代風之所過,頓為改觀。觀者,非常之視也。夫日與人親,時接于目,而衆所?見者,何足為觀?必有新美奇異之象,足以動人,然後興起而競仰之,乃謂之觀也。然其儀文之盛,无如賓祭。夫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誠敬内藏,禮節外著,可觀之至者。鄭康成以謂諸侯貢士于天子,大夫貢士于其君,以賓禮待之,蓋泥于彖辭不薦之文,而以爻辭用賓于王意會之。細繹彖傳,神道設教而天下服,豈得專言賓而略祭耶?初伏處地下,不能遠見,觀猶童子,烏知大人君子而求親炙見知哉?二自閉地中,雖與五爲應,而阻蔽甚多,猶女子窺覘于門中,不見宗廟百官之美富。三在地上,感觸于風而興起。四近于五,既見君子,為龍為光。舜之禹、臯陶,湯之伊尹,武之十臣,洙泗之七十弟子,相觀而化于道。五為天下之所觀,觀已觀人,萃於一身,所謂發邇見遠,風行草偃,化成天下者也。苟身有過愆,則失萬民之望;或目有揜隔,則无以照四海之隱慝;或内視不明,則爲女子小人之所惑,皆不足爲君子之觀也。上附於五,以成大觀,五之觀即上之觀也。所以効其輔弼,盛其威儀者,不必别有所表見,惟在於觀五之得失而已,蓋合而為顒若者也。隂陽消長,隨時進退,然而主之者在人。九五陽剛中正,而當大君之位,可以挽回天地之否剥,潜消八月之凶者,意在斯乎?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二陽在上,四隂仰之如天,不言,以行與事示諸人,人皆目見而心喻,所以爲觀也。觀之爲道,非僅形聲之蹟,直如對越鬼神。鬼神不可見,而王者之誠敬足以昭格于无聲无臭之表。故承大祭者,初盥手以從事,一念之誠恪混然未分,所觀者洋洋在目。及乎灌酒而薦籩豆,則禮儀繁盛,其恭敬咸寄諸備物矣。惟盥而不薦之時,有孚?于面目,顒若之象也。顒,大首也。凡人敬則氣升,肆則氣降,敬之至則首佀乎大者,二剛在上之象。此言觀之神妙莫測,无間于幽明,况于共生斯世者,豈復有遐邇之異乎?子曰:禘自既灌而往,吾不欲觀。豈非儀文盛而誠敬不足與?盥而不薦,儀文未盛也。有孚顒若,誠敬有餘也。觀者欲觀誠敬,不欲觀儀文。誠敬不可見,而儀文可見。欲觀其不可見,而不欲觀其可見。鬼神不可見者也。誠敬則觀而見,誠敬不可見者也。下觀而化,非觀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觀,諦視也,從見從雚。雚,水鳥也,形佀鶴而无朱頂。

以喙相擊作聲。其巢高大,喜登喬木而遠望,能知災沴之氣,趨避風雨。人之所見如此,則詳審而不安于卑近矣。盥,澡手也,從皿從臼【掬】,從水,謂两手掬水于皿中以洒濯也。薦,獸所食之草,從薦從草。古云神獸解薦、食薦,其說荒怪不足信。

愚按:薦形與鹿相佀,謂之解者,亦是孟夏、孟冬解角之意。鹿食九草,其所取擇甚精,必香美柔軟之類,可編藁以藉物。古之進獻者,无論玉帛飲食,皆有所以承藉之以明敬,故借為薦食、薦賢之用。顒,大頭也,從頁從禺,謂有事而莊敬之容見之于首也。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陽為大,瞻仰為觀。二陽在上,天下共瞻仰之,是大觀在上也。下順承夫上之巽,入大君中正以觀天下,无遐遠幽微之不燭,所以謂之觀也。王者誠敬以事上帝百神,視于无形,聼于无聲,其為觀也至矣。然初非示人以可觀,而下之觀我者,亦不以形聲相求矣。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與之俱化也。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不測之謂神。天之神道,莫可端倪。能觀天者,千歲日至,可以坐定,其四時來往,无有差忒。聖人法天之神道而設教,齋明盛服,以承祭祀,誠敬以感格,捷于影響。天下之人,即以聖人之觀天者觀聖人,焉有不服從者乎?此非聲色之化也。高而在上者莫如天,首出而衆仰者莫如聖人,俱指二陽而言。設,施陳也。從言從殳,殳有執千使令之義,以言教

以手麾而施為陳列,乃得當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風行天上,其氣最高,人有未必覺察之者。天下有風,風在空中,有遇有不遇者。惟風行地上,則山川、原野、城郭、草木、人形、鳥獸成形之物,无不受其鼓動。其來也,驚民物之瞻視;其過也,萬象俱為之改色,所以為觀。先王知仁聲仁聞,不瞬息而馳千里,與風行地上何異?但地有疆域之不同,因為好尚之俗習,故必省察其方隅,觀覧其民風,始可施其變化之術而設教焉。則匡直輔翼,盡使歸于中正之途,以成聖人之觀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四隂昂首而觀二陽,初與陽最遠,居又最下,以童子之目力而瞻望遐方,仰視崇高,豈能得其要領乎?在田野之小人,終身耕稼,不出鄉井,老死不相往來,甚足樂也,故无咎。若夫懷才抱德之君子,而識見蔽于方隅,不能有曠大之觀,亦可羞吝矣。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莊生云:湛湛如小兒目睛。童子之明非瞭,以其无神力智識也;童子之不明非眊,以其无嗜欲欺偽也。受目于天,隨目為觀而已。凡民終身由之而不知此,則有目者盡然,乃小人之道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

仰两陽之光采,所隔甚遠;從在上之身教,亦非身親。其為觀也,乃藏身于門内,以隙處視外闚觀之象。此一曲之明,豈能全覧乎?大概僅可為女子之正道而已。校諸瞻顧非常者,則有别矣。

闚,閃也,從門從規。規指門中圓隙,人以目就之而。

外視,或見或否,閃爍不定也。其義與窺相侣。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隂柔中正,實婦人之正道。有女如此,亦可以為君子之仇類矣。醜,類也。人臣無境外之交,士庶无非分之望,婦人視聼不踰閾。苟違乎此,則為覬覦,為非禮之視。初童二闚,位所當然。象傳曰道曰醜,俱就其當然者而言,非惡辭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位當上下之介,風所披拂,莫先于此,两相感應,亦惟此最為親切。士君子生斯世也,无不欲出而自行其志,?際昌期,且有可乘之機會,胡得與羣隂為伍,終伏處于黎庶之中乎?但須觀我之平生,其學問才德,果能濟世安民否?如其自信則進,不謂之躁妄;如未能信則退,不謂之懦弱。其進其退,皆養之有素,非僅逢時希遇者也,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相佀。

生從屮從土,象草出土形。天下最易生者草,土之。

所在,无論高下燥濕,草必隨之而生,此地道敏樹之謂也。進,登也。從辵,從佳。人行則向前,鳥飛則向上,凡往而上升謂之進。退,却也。行,遲也。從辵,從日,從夕【衰】,夕者,遲之義,言日之行校天遲一度,有佀乎退却也。或諧内聲作,人行而却顧其内則退矣。或從彳作,義同。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宜進而不進,宜退而不退,猶如人之迷失道路,愈行愈遠,能自度量其可否,而裵于兩岐,當无失道之辱矣。言未者,及是時可詳審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風有聲而无形,其行于地上也,衆皆驚動而仰觀之,然實未嘗親知而灼見也。四為公侯之象,其朝覲于天子,得觀儀文之盛美,禮樂之輝煌,煥乎其為邦國之光也。利用作賓于王家,為天子之所恭敬,登降獻醻,賓主相觀,无言而化于道。蓋王者不能觀天下于一堂,賓諸侯即觀萬方也。萬方不能悉觀王者,王者之賓各治其邦國,各為下所觀,即童與闚亦得被其風化而成大觀也。賓所敬也,從宀從几,古者設賓席于戶牖之間。

必持几以昭敬,加貝作賓。或以賓為貴客,乃貴省文,與小篆作從貝、從。,冥合也,猶遮蔽之謂。乃射以蔽矢者,豈專取?禮之賓與?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有道之世,萬方羣后執玉帛而朝宗于畿甸,其為國之光華也大矣。天子敬而禮之,親親賢賢,儀文等殺,所謂大觀即在其中,故曰尚賓,言所尚在此也。不然,諸侯放恣,朝覲禮失,其餘不足觀也矣。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一人繫天下之觀,是大觀專屬諸我也。我之動作威儀,出身加民者,又不可不反而自觀也。使我之所言所行,皆君子矣,非直為觀美,固可以无咎矣。大凡觀之為患,施諸人則明,施諸己則暗,故能察秋豪之末,而不能見眉睫。居此位者,憑高望遠,天下之情僞易知,而我身之頗僻難曉,有萬里昭然,判然黑白,我且以為幽隱莫測,朕兆未形,將孰從而告之乎?則大君之觀我孔亟矣。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天下之反身内觀者,但當察之于不睹不聞之地,或有冥漠而未覺者。至于人君,則出身而見遠,觀民之趨向,知人君之好尚;觀民之醇漓,知人君之誠偽。為人君者,苟鑑已之不明,當以民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其指九五,上與五两爻同體合德而成顒若之大觀,居師保之位,為輔弼之事,彼人君之動作威儀,即大臣之耿光也。天下所觀在五,五所以可觀在上,然上又无所自為觀,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但觀五之中正而天下服,則上自无咎,蓋與國同休戚之謂。九五君位,上下環聚而觀,然下四隂仰觀,或觀其美,或觀其惡,以决從違。上一陽俯觀,惟觀其盡美,方能稱己之職,不然左右之羣隂睥睨將消,五而為剥,則上為小人剥廬,如上自不能輔五而成觀,則上變隂而為比之无首,正與顒若之義相反,故两爻之詞相佀。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為人臣者,功則歸君,過則歸己。然而陳善閉邪,責難于君之志,无時而或已。天下仰觀,君臣交警,敢謂已安已治乎?未平者,猶言兢業也。

觀有三義:人觀我,我觀人,及自觀也。初、二卑下,不為人所見,亦不能反視其身。童觀、闚觀,蒙昧未開一隙,微明而已。三之進退,則觀己觀人,兼備賢人出處,又庶民所觀,以卜天下之治亂者也。四觀光用賓,賓主相觀以誠敬,下觀而化,天下服矣。五為天下之大觀,觀我觀民。上輔五以成大觀,觀五即所以觀己。三者並舉,然後可以言觀。風非聲,觀非色,聲色化民,末也。非聲非色,乃神道設教也,觀止矣。

臨下二陽合德,皆稱咸臨;觀上二陽合德,皆云君子无咎。臨雖剛浸而長,然非君位,故剛中須應,始可行其志。觀雖剛欲退位,然中正以觀天下,其權在我,化民設教,風行地上,孰敢不從?使天下永為大觀,則羣隂方聼命之不暇,何能乘時而進哉?天下之大寶曰位,君子得位,旋乾轉坤,變易天命,非時會所可限者。若先天圖位,則觀屬八月,草黃木隕,日趨慘澹,絶無足觀,印板水紋,烏足以云神道哉?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