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卦-离卦䷝离卦为火(离下离上)-[清]黄宗炎撰《周易象辞•卷九》

[清]黄宗炎| 易经注解| | 0

䷝【火下火上】离

人之陷溺,必有所附麗,然後可攀援而起。坎以一陽施于隂中,離以一隂附于陽内。《》來偶中,則《》實而成坎;《》來奇中,則《》判而成離。一往一來,兩相交錯。濕則鬱蒸而作氣,其氣温,水生火也;熱則煎逼而作汗,其汗冷,火生水也。萬物初生,无不始于火者。火動水出,水凝火養,故為魄為精,離為魂為神。在天之用,莫大于日月;在人之用,莫急于水火。坎離所以奠乾坤之終,而開人事之始也。日之升也,浴咸池而方出。自泊虞淵以來,其交于水也久矣,乃復從之而振起,離繼坎之象也。有自生之火焉,其光在外,龍雷之火、螢?之火是也。隂火也,不必離乎身而成明,而亦不能離身以出;不必麗乎物而自存,而亦不能麗物而接續。不可以熟饔飱,不可以濟世用,此釋氏之徹悟。惟妙覺明圓徧法界,又曰光明寂照徧河沙,又曰直是空心性照世間。如日只是一體空慧,靈光獨耀,迥脫塵根,欲以之齊治均平,猶指龍雷螢?而思烹餁也。若夫陽火,必待人而後生。未生以前,其體本虚,取諸太陽,離太陽而成火;取諸木與石,離木與石而成火。雖為火矣,不能自存,必附麗于薪,而傳于无窮,此火所以為離,離所以為麗也。此吾聖人之大道也。當其寂然不動,空空無知,求所謂火者无有也。苟斯時而先炫其明,則人皆見己而已,反不見人,暗之甚矣。及其物來順應,取諸人為善,是取火于太陽木石也;舍己從人,是離于太陽木石也;學而不厭,發憤忘食,是求薪也;以之施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是麗于薪也;以之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熟食也。其一星可以徧于天下,燎原焚澤可以藏于无有,故聖賢不必其徹悟,而萬事无阻礙。盖光明在内,萬事隨心也。釋氏既以徹悟,而一事莫可施行,其光明在外,无心燭照也。釋氏所求者明德,聖賢所求者明明德也。其曰千燈一火,雖竊此意,而截然不容紊亂者也。火之為文,亦以二奇含一偶,取《☲》之卦畫而縱立之,己有炎上之形,光輝?越之意。然止可謂之火,而不可謂之離,必重之而始有一火離母、一火麗薪之象。為正南方之卦,與坎相對,隂生于午半,故其中畫變隂而為偶。其為經卦,自錯本卦外,錯天為同人,日麗于天之象。錯地為明夷,日入地中之象。錯雷為豐,雷電交作之象。錯風為家人,火傳于薪,刑于為政之象。錯水為既濟,水火得用,以活生民之象。錯山為賁,山下有火,照見幽隱之象。錯澤為革,澤中有火,改變其本性之象。卦之二體,内三爻象太陽之火,初履錯然,日之平旦,人方有事,納履而交錯也。二黄離,日之方中,其光明最盛也。三日昃,日昃則將入于昧谷,一火盡矣。外三爻為人用之火,四焚如,以火繼日,為照于夜也。五出涕,火氣自下薰蒸而上,逼于燥熱,而水見也。六出征,戈兵甲胄,烈于猛火也。天地之氣化有時而窮,雨暘不時,或為洪水,或為亢旱,雖天地不能以自主,必有聖人者出,再造乾坤,還斯民以家人父子,則非用兵不可得也。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離者,離此而附彼,舍己而從人者也。麗之不得其所,則出而滅息,无能繼續,或為烈焰熛悍,煨燼而不可禁遏,必利于貞,乃可以薪傳息養,而為人世亨通流行之用。鳥之鷙者在雄,獸之猛者在牝,惟牛則牝者為尤順。畜有愛護養息之義,牝常以靜勝,畜其虚靈于寂寞无何有之鄉,則動可以不窮,故吉。聖人脩火政,以熟食教天下,而田漁始可以供用。服牛以耕稼穡,配為六府倉廩饔飱,開萬世无窮之利。畜牝牛,正火政中之事也。老子元牝之門,亦取牝牛之義。离,山神獸也,象頭角足尾之形。大禹鑄鼎,象物

离鬽网兩,使民不逢,欲民離而遠之也,故借為離别之用。加佳作離,乃黄鳥也,後專借之。而离鬽加鬼作魑,黄鳥俗改作鸝,而离反廢棄矣。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艸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卦以一隂附于二陽,離乎彼而麗乎此。離者,麗也。天地人物,莫不皆然。日月之所以能久照貞明者,盖得天而麗之也。百穀草木之所以能榮秀實者,盖得土而麗之也。惟虚能明,无物則无障翳,惟實則明有所著,故有物有則。兩火相比,内外洞徹,是重明也。蒙蔽昏暗,有害于正,人皆知之。邪慧空花,自視曉然,不可施諸政治,必麗乎正,而彛倫序,名物辨,禮樂文章,煥然日新。乃以一人之明,普照人人,使人人盡明,而天下化成矣。明明德于天下,有如此者。卦之二五,柔麗乎兩陽之間,得其中正。以中正麗明,尚何偏頗邪曲之可慮,躁擾猛烈之可憂哉?惟見其亨,而畜牝牛吉也。牝牛吉,與牝馬貞相似。牝馬至順,故能承天。牝牛至順,故能麗乎兩陽之間,以成其中正。治天下不可自用自專,學問不可自以為是。离畫中虚,虚則公而无我,柔德之美者。故老氏曰:剛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穀從禾從?稻黍稷麥菽未舂之總名百穀皆

有穅秕,故從?。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一火在内,一火在外,明兩作之象也。天无二日,非天有兩明。天之日作于上,以其光照臨下土;大人作于下,以繼其明照于四方。是天之日與大人合而成兩明也,即可與天地參之意,與他卦觀象微有不同。諸儒泥乎此而不知變通,或謂繼體守文,或謂諒闇居廬,拘也。聖人立象未有不確者,倘昧于此,則六十四卦經傳強半可移,苟得其故,彖爻每可迎刃矣。周公之于六爻,觀兩火之象,原有二日之嫌,故于九三即言日昃,見内體為日已終;于九四言焚如,見外體為日用之火。夫子言繼明,正從此得,自來注傳未有知者。

兩,再也。從二入,言二人並入,一彼一此成兩矣。

小篆加巾作(缺字),指門闕並入之意,借二十四銖。又履與車,車兩輪,履兩隻,亦用之。?,續也反。?【古絶字】。為?,小篆加糸贅也。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日為羣動之宗,初其昧爽時,光輝?露,萬事齊起,有進退而足容參差,有交際而儀文襍越,履錯然之象也。履者,禮也。禮主乎敬,敬以行禮,則登降揖讓,服物采章,俱所以昭文明之盛德。凡施諸子臣弟友,見諸容貌辭氣者,我則不欺,物則无牾,何咎之有?初盖離已,麗人之始。履之初,舉禮必麗乎敬。敬而无失,四海皆兄弟,豈患无所麗乎?

錯,金涂也。從金,從昔。昔有過往之義,以金?銅。

鐵為往來交互之文,故凡錯襍、錯落、差錯俱用之。錯襍易于紊亂,極交互之際,而又極其安頓得宜,故又轉聲為措置。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人當獨處无時,其過恒隱而不見,及乎交際紛紜,則尤悔于焉萃集矣。行以禮動,禮以敬主,彼咎雖在,吾亦得而辟之也。

六二,黄離,元吉。

柔麗乎中正,離之主也。火之内藴,空虚无朕,虚則生明而无障蔽,得其所麗,則可居可安,而非飄揚外鑠之小慧。日之方中,麗乎太空,浮雲游靄,不得而點翳者,其色正黄,普天同照,雖幽嵓邃宇,亦得仰其光華,離之至善者也,故云元吉。一星之火,散為天下之饔飱,而不患其竭;一人之聰明睿智,給為古今之陶冶,而不見其窮。内之則保合退藏,外之則開物成務,光輝之盛,文采之著,莫隆于此,與坤五之黄裳元吉相似。然坤以順承為義,故雖在五取裳;離以照臨為義,故雖在二言離。黄,日光也。日在朝餔,或東或西之時,俱有他色間之,惟當正中,則普天一色,无有異采,此日之正色黄是也。

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離之虚明在中,二麗之正當其所,故見其黄色而麗中天,得中道而顯光明之象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太虚无染,本无哀樂,役于形體,感于境遇,而哀樂生矣。及乎役之久,感之深,則我反不能自主,而哀樂主之矣。日過中而向昃,其麗于天者幾何?于是有自命曠達者,謂百年如寄,火石電光,莫能久留,矧乎去日多而來日少,何不適情以自得?豈必八音並奏,鐘鼔備縣,始可為快意乎?即鼓缶而歌,亦足以自樂也。于是有朝不保,莫懼死期之將至者,謂少壯年華,尚倏忽衰老,今兹大耋,殘光夕照,戀戀于身世,惆悵于情緣,嗟何及矣!天下之人,雖千變萬化,其途繁襍,而莫可指數。迨乎生死之際,則不過此哀樂二等,不如彼則如此,其外貌似乎縣絶,而其貪生畏死則一也,故皆凶。天有晝夜,人有生死,循環相代于前,亦即日用飲食之道。人當少壯,強陽氣勝,恃其春秋之富,其哀其樂,别隨事物而遷徙。及血氣既衰,眷兹短景,不堪回首。歌者何?欲以樂掩其哀也。嗟者何?雖遇樂亦可哀也。皆心无所自主,失其依據而然。夫聖人朝聞道,夕可死,夭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惟聞道故不畏死,惟脩身故不貳夭壽。何嘗无樂?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其樂非鼓缶而歌也。何嘗无憂?憂脩德講學,徙義改過,不如舜也,其憂非大耋之嗟也。耄耋之年,血氣微弱,事事委靡,必有學力為之支持,始可特立而不仆。其歌其嗟,主人退位,哀樂為客邪而操權矣。先儒失玩,不則二字多賢歌者、愚嗟者,亦未講于耄而好學之義也。邵堯夫之學,正鼓缶而歌者,其原出于老氏老長生,是說生也。後之學易者,大約本于陳、邵,故專以凶歸嗟者,微但見道差繆,并文義尚未之審爾。

昃,日在西方時側也。從日從仄,又作昊哥。

聲也,從二可。人之歌者,必一唱一和,兩音相叶,而後輕重節奏出焉,宫商音律諧焉,故兩相許可謂之歌。小篆加欠作歌,既有兩口,又有一欠,不勝其重叠。耋年八十曰耋。從老從至八十之年,不可多得。

老之至也。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西山返照,為光逼矣。毋訑訑而樂,毋戚戚而憂,但當急于勉學,以求寡過,則庶不虚此生而死自適。然畢世盡乎傾刻,能久待耶?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内卦,太陽之火也。至于外卦,則己傳于薪矣。民非水火不生活,以其莫急于饔飱也。聖人教民取火,離于内而麗于外,掘地封土,制為竈突焉。突既成,則取火而來就之,益以薪而火焚。焚已盡,則火死而為灰,无所用之,則委棄焉。突如為置火之地,其來如謂火之所歸,焚如謂火之功,死如謂火之盡,棄如謂此火已終,而又待乎繼續也。四當兩火交會時,其勢焰赫赫,不可撲滅,措之竈突,成熟食而得其宜。然而炎威雖烈,一焚而死棄隨之,豈若宿于土者之温而不躁,息而可久耶?君子安身立命,存心養性,俱以?晦藏其至神,不為氣轉,不任察察也。以田以漁,盖取之離,離火以熟食也,正竈突之造端爾。死棄者火盡,必藉乎薪傳,鑽燧順時,以脩火政,使天下之飲食為養者,益多而害寡。聖人明著于此象,豈可忽諸?

突,竈突也,從穴,從又,從火。穴者,封土掘地之意。

又與火者,以手持火,指人有事于竈也。墨突不黔,曲突徙薪,相承相謬為突,此譌亦與相似。墨突曲突,其文義淺顯,易于是正。爻辭古奥,遂襲其誤而莫能救。夫突者,犬從穴出,忽然而至之義也。四乃外卦之火,以明繼明,何得云忽然乎?焚,篆闕。從林,從火燒也。林有衆木之意,傳薪之用多,非一木所能任也。棄,捐也。從云從收,象子初生不舉,以兩手卻而棄之之意。小篆加(缺字)作,謂置之箕内,搬推而去也。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火麗于薪,不可向邇,惟有置之于竈,以供犧牲粢盛,他則无所容受之也。火烈為災,可不慎乎!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人君雖洞悉民隱,憂民之憂,亦何至于出涕沱若?取象者言,過其實矣。本義謂其迫于上下二陽而憂懼,是失所麗。乃漢之桓、靈,唐之文、昭,喪亡无日,又何能吉?五非兩陽,虚空一火,何所附麗以著其明?其非有不待辯者。盖文王序叙至此,知天地將終,必期于再造。周公窺見其微,而係之以爻辭,即以此爻暗指文王。當殷末世,身既陷于拘囚,王室如燬,視民如傷,其憂患之臨,不容不出涕沱若而恐懼,戚嗟若而圖維者。以聪明睿智之聖,虚中而遠照,加以小心翼翼,何有不吉?兩火之焰,薰蒸達於上,煎逼而流汗之象。涕,泣也。從水從弟,兩目所出,有次第之意。

沱,江别流也,從水從它。人泣則鼻液并出,有别流之義,故借用之。戚,戉也,象形,斧戉之屬。刃薄背厚,有如菽莢,故從尗。,咨也,從言從差。言,語之差可咨嗟者也。俗省從口作嗟。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身係天下之存亡,道關斯文之絶續,離于王公者,其任重如此。五以憂患而獲吉,庶幾无忝于王公之位也。合舉王公者,文王前為西伯,後稱文王也。

上六,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天地之氣運,治亂相因,治之終,亂之始也。殷之末世,毒虐以甚,火之烈焰不熄,則乾坤或燼。武王以聖繼聖,不容坐視,四海之沸騰,生民之糜爛,用兵戈甲胄以出征,奉天討而誅獨夫,天下之友邦不期來會,東土之人民若崩厥角,軍旅之凶事變而若嘉禮,但折其首惡者而已。彼從惡之徒亦不妄殺,但禽獲夫匪其醜類者而宥之使改,是又亂之終而治之始也。雖有用兵之擾,而億兆生靈出于水火矣,何有于咎哉?征,正行也,從彳,從正,或從辵,作延。以正而行,正

人之不正也,折指一木中斷之形,或從手從斤作折,借為攀折之用而轉其聲。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彼邦之不正,王出而正之,再造乾坤,重明日月,使昧土之人皆得被文明之治。殷之末世,周之盛德,所以終上經而啟下經。

水幽暗,故失道,未出未大无功,皆昏迷妄行者。火光明,故避咎,得道无所容正邦,皆過于察察者。坎以柔化剛,自微而著,極而至江海,則大而又大,莫可測矣。離以剛化柔,虐焰滔天,盡其勢而至灰燼,則微而又微,不可尋覓矣。坎貴習有本之水,離善繼無窮之火。或問:坎離在天為日月之象,大象傳曾无云日月

者,月盈少而缺多,固可不取。至于日,則同人、大有、晉、明夷俱實為日象,亦但言火言明,而必不言日,何也?曰:日者,太陽之精也。离為中,女屬隂,不足以當日,故雖有其象,而不正日之名。若夫火,則陽中之隂,女之象也。明則但舉其光,姑略其質爾。聖人著象以示學者,斷无景響之事,疑貳後人。觀于坎离之不定為日月,可以反三隅矣。

周易象辭卷九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