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6卦-讼卦䷅天水讼卦(坎下乾上)-[清]连斗山撰《周易辨画•卷四》

[清]连斗山|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06卦-讼卦䷅天水讼卦(坎下乾上)

【周易上经】第6卦-讼卦䷅天水讼卦(坎下乾上)-(清)連斗山撰《周易辨畫•卷四》

讼卦:䷅【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窒,張栗切】。

序卦:飲食必有訟。飲食所包至廣,一切功名富貴皆是,是人之所必需,即人之所必訟也,故需後為訟。卦中九二剛中不正,居下无應,是内懷誠信,不得通逹者,有有孚而見窒之象。夫孚而見窒,久將自明,惟當反已自思,惕然恐懼于中,使争訟之端自我而冺,乃吉【九二剛中,有孚之象;陽陷陰中,窒之象;坎為加憂,惕中之象】。若如上九負過剛之性,懷必勝之心,欲終與之相争,相争不已,必有禍患,則凶矣【上九居一卦之後,終之象】。九五剛健中正,有大人之象,能使民无訟者也。六三、九四與五最近,祇利于往見之【二、三、四互離為目,見之象】。以正其是非曲直之私,亦不必訟也。至初六則在事之初,原可以不訟,即使不得已而有争,亦當得正而輒止,不宜如涉大川者之輕身于危險之中也【下卦坎為水,大川之象;初在其下,涉之象;徒步无舟,不利之象】。文王彖辭所以發六畫之蘊,字字皆與六畫相關,此尤其彰明較著者。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卦名訟者,此卦下坎為險,上乾為健,二者有一,尚未必訟,唯一健一險,險而又健,所以成訟也。訟有孚窒惕中吉者,此以覆卦而言,需五之剛來訟二,而得下卦之中也。需卦坎在上為有孚,此卦坎在下故亦曰有孚,但彼以孚而在上為亨,此以孚而在下為窒,彼以九五得正為吉,此以自已惕中為吉耳。終凶者,謂訟不可以成,成則禍害已定而不可挽,故凶也。利見大人者,九五陽剛中正,明己德以新民者也。見之則不正者,皆化之而歸于正,乃尊尚其中正也,均之涉大川耳。需何以利?訟何以不利?需川在前,二以剛而在其後,前有離舟,涉之而不陷,故利。訟川在下,初以柔而居其後,前又无舟,涉之則入于淵,故不利也【涉者,濟渡之謂,初居坎前,前進故為涉。若如舊說,以剛履險,是川已涉矣,尚何利不利之有?】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自西轉,水自東流,相違而行。人之有訟,亦猶是也。君子觀象,知人之有訟,不生于訟之日,而生于作事之始。于未事之先,預為謀畫,凡事之不善而可以致訟者,皆力守之而不為,則訟端无由而開矣。此君子清訟之源也【坎水周流,作事之象。乾知大始,謀始之象】。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初六以柔居剛,其位不正,正應九四,亦不正。本有訟者,幸在訟初,猶可及止,况險阻在前,舉足即陷,所謂不利涉大川者是也。故周公預為之戒曰:人生不能无事,即不能无争。若當其始,即變而之正,則兩不相應,其訟事亦止而不永【此爻變為兑悦,故不永所事】。雖變正之初,不无小有言語之傷【兑為口舌言之象,兑口屬陰小之象】。而事過言息,各得其正,其終則吉也【此卦與需相反對,爻中俱本此以立言。需初曰利用恆,訟初曰不永所事,需初得正,故利用恆,訟初不正,故不宜永,此反對也。需上曰敬之終吉,訟上曰亦不足敬,需上得正,故足敬,訟上不正,故不足敬,此亦反對也。中四爻純以反對言,細較之自知,後放此】。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爻言不永所事者,以訟不可以長也。若知其不可長而改之,雖當其時,反似小有相争之言。而不知其有言者,正其一辯而明者也,何至成訟哉?【變正為兑,為口舌,故小有言。然互得離明,故其辯明。但需互兑在外卦,言為人之言。此變兑在本卦,言為己之言】。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句)。无眚【逋,補吳切。眚,生領切】。

此卦之二,即需卦之五,五統率羣陰以下于乾,是來而得中也。但以剛居柔,中而失正,又當上下違行之時,不能與五相應,是為忠而見疑、信而被謗者。斯時惕然恐懼之不暇,尚克與之相争乎?【不克,與執輕如不克之不克同,乃形容其惕中之象,非眞訟而不能也】。且不但不克與之訟而已,吾思其自上而下之情,殆有如人之憂危慮患,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以去者【此歸字,即彖傳來字。彖以上下常例言,爻以兩卦大義言。天水在上,水木在下,坎在需如人之出外,坎在訟如人之四家,此歸而逋之象也。二變坤為邑,為人位,此邑人之象。坤三偶為閤戶,此三百戶之象也】。如此,則必能反剛壯為柔和,以求合于五,將向之所謂坎有眚者,今化為坤而无矣【坎為眚,變剛為柔,坎象不見,故无也】。此即彖所謂有孚,窒,惕,中吉之義【此爻向主以二訟五,知義之不可,而逃遯小邑以避禍,如此則是昭公伐季氏,季氏請囚于費,齊君踈田文,田文就國于薛矣。試思九五乃使民无訟者,九二乃孚而能惕者,而如此可乎?荀氏以邑人三百戶无眚為句,見君不争,則百姓亦因以无害,雖文義甚通,而揆之惕中之旨不相合,亦不敢從也】。

象曰不克訟歸逋(句)。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竄,七亂切。掇,都活切】。

首句總舉爻辭。竄也當為句,釋歸逋也。下二句皆申說所以竄之意。總是就九二惕中推原,言九二不克訟,歸而逋者,乃逃竄于下,化剛為柔,隱匿而不現也【竄從穴從鼠,鼠藏于地下,不見有鼠,如二來于下卦,變剛為柔,不見有剛也】。所以然者,其心以為尊卑定位,天澤凜然,若自下而訟于上,則干名犯義,禍害之來,乃自取耳【二四互離為戈兵,故曰患;二變互艮為手,故曰掇】。此所以不但一身歸而逋,并其邑人三百戶亦不敢留也,可謂惕之至者矣。

六三,食舊德(句)。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九二,彖傳既以為剛來而得中,爻辭又以為逋其邑人三百戶,是剛來而柔亦與之俱來矣。來則六三以柔居剛不正,上應上九亦不正,是亦為一訟者矣。然二在需五也,需于酒食;三在需四也,順以聼之,不既醉酒飽德乎?今隨五而居于下卦,三五互兑之倒體,其口向下,依然醉二之酒,飽二之德,其象不如食其舊德乎?但二既以剛變柔而得正,三亦必以柔變剛而居正,始為能食舊德者,貞固其宜。然惟以重剛處争訟之時,似乎貞中有厲耳。然要其終而計之,陰陽各正,胥歸于吉,而厲亦何有?即以未終而論,三或不得已而從王于訟事【王謂五,亦不過如虞芮之質成,一見之而即化,亦不至于成訟,若之何而不食其舊德哉?此即彖辭利見大人之義。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從上以覆卦言,三本需之四,其在需曰順以聼,是從上也。今曰食舊德,故直曰從上吉也。上字指二,乃需卦之上,非本卦之上也。若以為本卦之上,試思上九為何如,從之而可以得吉乎?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九四以剛居柔,失位不正,下應初六亦不正,是亦一欲訟者,以近承九五陽剛中正之君,大畏民志,能使不中正者感之而俱化,故四不待訟而自服,其不克訟與九二有同象焉【此爻以近五取象,二以應五曰不克訟,此以近五亦曰不克訟,但二以窒而惕者如不克,此以觀而化者如不克耳】。是何也?此卦之四即需卦之三,二本乾體,宜在上者也,反以需泥而致寇之至,是失其天命矣【乾為天,倒巽為命】。今反而居四,離下體而在上體,是復就其天命也【互巽為正命,反而在上,故曰復即命】。顧即命,雖己知其理之不可為,而以剛居柔,身之所處猶未正,則其觀感于上者尚未神也。是必渝變其剛,使吾身之所為柔順和平,无一不安于至正,乃為釋回,乃為增美,乃吉也。此亦利見大人之義。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命與貞,皆已之所固有與已之所當然,即之安之,不過不失其在已者而已,吉非所論也。

九五,訟元吉。

此卦覆需,天道上升,雲氣下降。需二進居五位,飛龍在天,大人之象也。卦中五爻皆不得正,唯九五宅中表,正道立于已,而可為民表。且位居離上,明而能通;内无私應,公而能溥。明通公溥,自有以平天下之情,消天下之争。故二以歸逋而无眚,三以從事而无成,四以即命而安貞。胥天下之訟者,皆化于至善。而元【此元字祇作善字解】。君道若此,吉孰大焉【向以元吉屬聼訟者,既與大人之德未稱;即以元吉屬興訟者,亦與道理未精。唯以元屬于民,正合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之意。或以元字乃无字之誤,以訟元為訟无,甚似有理。存參】。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訟者凶惡,元者良善,二者正相反。今爻言訟者元,非訟者能元也,以九五中正之德有以使之也。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褫,勅紙切】。

此卦既以初上為始終,則中四爻皆人也。五為聼訟之主,二應五,三四承五,皆有位而訟者,故上九釋終訟之凶,祇就有位者上取象。蓋有位者之争命,服其大者也。人之有訟,不永則吉,永之必凶,其理甚明。乃人每訟之不已者,豈眞好訟哉?恩榮之念,動于中止,知其錫,未思其褫耳。不知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原非争訟所能致,即使以訟之故,或錫之以鞶帶之異數【巽為命錫之象,又為䋲帶之象】。然得之不正,失之必速,恐終一朝之間,必三見褫奪矣【離在地上,終朝之象。離為三,坎為盗,三褫之象】。况斷斷乎其不能錫也。上九居位不正,又在一卦之終,故于此發終凶之義,則上九之當變剛為柔可知矣。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服即鞶帶,命服以彰有德,原是可敬之事。今以争訟之故而受之,且无論攘奪之必至也,即使得之可久,亦不足敬,况乎其不能得哉?夫子言此,又深一層,總是訟不可終之義。

周易辨畫卷四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