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清]连斗山撰《周易辨画•卷七》

[清]连斗山|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

【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清)連斗山撰《周易辨畫•卷七》

否卦:䷋【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句)。大往小來【否備鄙切】。

上天下地,人生其間而三才乃備。人也者,配天地而立極者也。故人而正則為君子,始可以為人;人而不正則為小人,雖靦然自以為人,而其實不可以為人,故曰匪人。此二字指六三一爻而言,盖卦中上二爻為天,下二爻為地,中二爻為人。九四以陽剛居上之下,否已過中,方將相君以濟天下之否,其於人也何愧?惟六三以隂居下卦之上,當否塞之時,上隔乎五使恩不下逮,下隔乎二使情不上達,上下閉塞,所以成否,雖恬然人面,尚得以人類目之哉?九五、六二皆居中得正,所謂君子貞者也【或疑君子應指三陽言,彖中明說内小人,六二不可以當君子貞,不知彖中只據上下兩卦搃括其辭,若以三隂皆為内小人,泰卦之三隂亦未嘗不曰外小人,而六五爻辭何又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乎?至六二爻辭之小人吉,此小人乃以位言,當否之時,君子窮而在下,不得不為小人也】。今既隔絶,是六三不利於君子之貞也,盖天下惟同氣相求耳。六三德既不中,位又不正,與五二之中正如枘鑿之不相入,非特不利於君子,君子亦何利焉?所以泰時之君子皆往而居外,泰時之小人皆來而居内,而否者真否矣。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長,知兩切】。

否,泰反其類,故泰傳與否傳句句相反。泰屬正月之卦,春氣發生,故天地交而萬物通。否屬七月之卦,秋氣剥落,故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泰上下相交,故止言其志同而邦之興自見。否上下不交,故志无可言,而止言天下无邦。此釋否之所以為否也。至泰言健順而否言剛柔者,健順,乾坤之德,泰時尚德也。剛柔,乾坤之質,否之時惟見其質而已。隂陽柔剛,小人君子一一與泰相反,所以釋大往小來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則君子貞之不利可知矣。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禄【辟同避難,乃旦切】。

天地之氣交為泰,不交故為否。否塞之世,乃小人用事之時,不利君子貞者也。貞即德也。使君子於此有一德之可見,亦遭小人之忌而難不免,况居禄位以顯其身乎?惟有順天地閉藏之道,儉約其德,以避其難。至於榮其身以居高位,則斷斷乎不可。此君子處否之道,所謂天地閉則賢人隱者也【乾為天德,故曰德。坤為吝嗇,故曰儉。互剥,故曰難。互遯,故曰避。互觀用賓,故曰榮以禄。互艮為止,故又曰不可】。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此爻之義已見泰初之下,卦之為否固在下卦三隂,而三隂之中尤以六三為致否之主,故泰初欲去小人,止就初爻以明其象,而否初則合三與初以明其象也。盖否之主爻在三,三五互巽為茅,初在地下為茹為彚,二四互艮為手為拔,故曰拔茅茹以其彚。若泰初則初變即為巽,而茹與彚即在其中矣。此二爻之象同而義異者也。其曰貞吉亨者,為君子言也。盖小人最為難除,誠於否塞之初,即取其黨類而盡絶之,俾君子之貞无匪人以為之阻,則難不必辟而身可獲吉,禄不必却而交可得亨也。此貞字即本卦君子之貞,指二五而言,吉亨即泰卦彖辭之吉亨言。小人去則正道行,否者可轉為泰也【此卦下三爻正否之所以為否,乃爻辭絶无一凶悔吝之占者,三爻皆以陽剛為主,不予隂柔以能否之虛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茅謂三,貞謂五,即君也。爻謂拔茅而貞得吉者,周公觀象以設戒,盖志在於九五之君,不欲其竟處於否也。此志字當屬周公,孔子作傳以推其意如此。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否塞之時,雖上下不交,而二五乃其正應,且六二柔順中正,與九五之剛健中正同德相符,但六三為之間隔耳。故五與二雖不得遽然相通,而其心則未嘗不默默相許,是以五下包乎二【凡言包,皆謂陽包隂,謂隂包陽者謬】。而二亦上承乎五,有包承之象焉。夫當上下隔絶,二猶知上承乎五,不失為下之道,在小人占之,終得陽剛之助而吉。五知世道之否而下包乎二,深得處否之宜,在大人占之於否塞之中,終得柔順之歸而亨也【六隂為小,二為人位,故曰小人,以在下未通而言。若世道不否,則同德相應,為有位之大臣矣。大人盖指九五,否亨,正包中作用於不亨之中,而有亨之者存,非有包容胸襟,何以能然?非惟否乃亨,併非身否道亨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此傳應正釋六二,乃反曰大人否亨者,以否亨乃包二之所致。卦中以陽為主,言五即所以言二也。下句乃推原上句,言大人獨包乎二,不亂於初與三之羣【物,三為羣,三隂之象,所以能於否中得亨也。

六三,包羞。

乾初變為姤,二變為遯,三變為否,是卦之所以成否者六三也。本屬陽剛君子,忽作隂柔小人,德既不中,位又不正,婢膝奴顔,已可恥矣。而又恬然居衆人之上,上蔽乎主聪,下塞乎賢路,致成天下之否,其可羞孰甚焉?然以隂柔而處陽剛之下,凡其譸張為幻而自恣者,皆君子如天之量,涵蓋而包之者也【上卦乾,乾為天,故曰包】。使其翻然悔悟,知所羞為君子之所包,則變柔為剛,位得其正,寧復有可羞之事乎?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當,得浪切】,

位不當固是所居不正,而此爻居二卦之間,乃卦之所以成否者,其位尤不當之至。惟其位不當,所以三羞而為上所包也【凡言位不當,則其位之宜當可知。夫子言此,所以發貞一之旨,他爻可以類推】。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離音麗】。

此爻以覆卦言,否之四即泰之三,故句句與九三相照。九四當否運過中之候,泰運將反之時,猶之九三當泰運將盡之時,否運欲來之候也。然九三曰无往不復,曰艱貞无咎,全以人力維持氣化。若九四則直曰有命,曰无咎,惟以人事順承天施,因其所處之時不同,故其所處之勢亦異也。九四以剛處柔,居位不正,當否塞之時,上下不交,天命幾不相屬矣。今離下而上,自地而天下應,初六易巽為命【四初相易為巽,巽為命,故曰有命】。向之天命不屬者,不既天命有在乎?當此窮而欲轉之候,正君子撥否為泰之機,誠於已之所為者,一皆出以至正,而无一事之有咎【此无咎,即指易初得正言】。將天意回而人心轉,否者漸臻於泰,凡我同疇,皆受太平之福矣【疇與儔同,謂三陽也。祉即福,謂否去泰來也】。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世運之否,雖曰人事,豈非天命哉?今剛柔易位,已既有命矣,而又能於已之所為者,一皆秉於至正而无可咎,所謂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无往而不利者也。向之志在於君者,不於是而行矣乎?【初四,易位下卦,成震為足,有行之象】。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否至九四,已有將轉之機,至五則否運愈遠,否亦欲休矣。然積重者難反,非德位兩全之大人如九五者,未可以休之而吉也。盖大人知上下之不交,悉由小人以為之間,故嘗舉以自警曰:【與履之六三同,皆推卦主之意以立言】。否泰之理若循環,安危之機如反掌,譬有馬於此【乾為馬二句,皆就馬取象,非正言國勢也】。其亡乎?其亡乎?其繫于苞桑乎?夫九鼎之重,不懸一縷,駃騠之騎,難縶弱木,今以叢生之桑,而繫以奔逸之轡,能勿殆乎?【苞桑聚而成叢,多生於田,上二位為田,三互巽為柔木,柔木在田上,苞桑之象也。三五互巽為繩,五在三上,繋于苞桑之象也。苞桑幹小枝弱,豈可繋之處?六三不中不正,豈可任之人?此其亡其亡之所以致儆也】。九五之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如此,則其綢繆鞏固,轉危亂而就治安者,夫亦可知。此大人之所以吉,此否之所以休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當如字】。

位正當,當字乃當道、當權之當。言大人之所以吉者,以所居之位與三同功,正當相繫之處也。易中言當位,即是正字,未有既正而猶云當者也。六三傳云位不當,九五傳云位正當,兩位字正相對。六三惟位不當,故徒懷致否之羞;九五惟位正當,故獨獲休否之吉。歸重在位,則其德之稱位可知。此湯、武所以能休夏、商之否,而孔、孟不能休春秋、戰國之否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否至於上,否運已終,大人承天命以休時之否,豈尚待於再舉乎?不過出其旋乾轉坤之手,俾六三出而居上,上九入而居三【否六三也。上三易位,即是傾否,不以全卦言】。如器之積垢,在下者倒而在上,傾之而已。夫否之未傾,其先雖否,否之既傾,其後則喜矣【上三易位成兑,有喜之象】。天下豈有終否之運哉?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轉否為泰,雖曰天命,亦由人事焉。盖天命不可憑,而人事有可恃,否終則當思有以傾之,何可使之長否哉?爻意重天運,傳意重人力,互相發也。

周易辨畫卷七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