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庚白《直方周易》系辞上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赵庚白| 易经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上接: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正文】
《易》无(1)(2)也,无为(3)也,寂(4)(5)不动,感(6)(7)(8)(9)天下之故(10)。非天下之至(11)(12),其(13)(14)能与(15)(16)此。

【译文】《易经》没有思绪,没有举止行为,安静不动,用心推论研究就能如愿地了解天下的事情,编撰者不是天下知识最渊博的人那怎么能够达到如此程度呢

注释:(1)”没有。《荀子·法行》:“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

(2)“”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

(3)“”假借为“伪”。做,作,干,搞。《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作为:所作所为;行为(举止行动)。)

(4)“安静。《康熙字典》【廣韻】靜也,安也。【易·繫辭】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5)“”助词。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状态。《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6)“”动心(动用心思。动:使用。如:大动干戈。);推究(推论研究。)。《说文解字》動人心也。《康熙字典》【增韻】格也,觸也。(“格”推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7)“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如愿;顺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9)“”明白,了解。《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10)“”事;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

(11)“”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

(12)“”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 王嘉《拾遗记·后汉》:“京师谓康成为‘经神’。”

(13)“”代词。那。朱熹《中庸集注》:“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4)“”疑问代词。什么,怎么。《论语•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5)“”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16)“介词。至,到。《尚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声明:本文系转载,由赵庚白原创发布于新浪博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赵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

×关闭
微信二维码